2025年10月28日A股市场数据分析

一、日内盘面走势总结

10月28日A股市场呈现 “冲高回落、结构分化” 的震荡格局。全天分时走势凸显多空激烈博弈:上午市场缩量1800亿先急速拉涨后震荡,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关口,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但量能不足导致上攻乏力。下午缩量100亿先急速跳水后震荡,指数快速回落,最终收于3988点,4000点得而复失。全市场仅43%个股上涨(上涨广度0.43),涨停70家,跌停10家,分化加剧。

二、核心数据对比(10月28日 vs 10月27日)

关键指标 10月28日数据 10月27日数据 变化与市场信号
指数表现
上证跌0.22%收3988点,4000点得而复失

|

上证涨1.16%收3996点

| 突破失败

,短期压力显现

| | 成交规模 |

成交额2.17万亿(缩量1900亿

|

2.36万亿

| 量能大幅萎缩

,突破根基不牢

| | 资金动向 |

主力净流出-427亿(由正转负)

|

净流入99亿

| 资金大幅撤离

,做多动力骤减

| | 市场广度 |

上涨广度0.43(43%个股上涨)

|

上涨广度0.62

| 赚钱效应恶化

,普涨转为分化

| | 情绪指标 |

涨停70家增加,跌停10家减少

|

涨停63家,跌停15家

| 局部活跃度提升

,但整体情绪降温

|

三、利多与利空因素分析

👍 利多因素(积极信号)
  1.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 金融街论坛

    释放重磅信号:央行明确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证监会启动创业板改革,优化QFII制度。这些举措有望提振中长期市场信心。

  • “十五五”规划

    定调科技自立自强,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主题提供政策支撑。

  1. 局部热点活跃
  • 涨停家数增至70家,封板率升至74%,人工智能、一带一路、机器人概念涨停家数居前,显示资金仍在积极挖掘结构性机会。

  • 连板晋级率提升(四板及以上晋级率达67%),短线赚钱效应有所修复

👎 利空因素(风险隐患)
  1. 量价背离与资金流出
  • 成交额缩量1900亿,主力资金净流出427亿,量能不足且资金加速离场,突破可靠性存疑。

  • 市场总净流出资金-1165亿(前日+20亿),场内抛压显著加大

  1. 技术面压力显现
  • 趋势结构指数从137降至129,趋势强度从0.13降至0.09,短期技术面转弱

  • 上证指数4000点得而复失,关键心理关口阻力有效

  1.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 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市场对降息预期已充分定价,若政策细节不及预期可能扰动全球市场。

四、核心矛盾分析

政策利好与局部热点活跃 vs 量能萎缩与资金流出的博弈

  • 具体表现

    政策暖风(如货币政策宽松、产业规划)和局部热点(如人工智能、一带一路)支撑市场情绪,但量能持续萎缩和资金大幅流出制约指数表现。

  • 本质解读

    市场处于 “指数突破尝试”与“资金谨慎观望” 的临界点。若后续量能无法配合,指数可能回踩确认支撑;若政策利好引发增量资金入场,则有望站稳4000点。

五、情绪龙头与主线板块关联

1. 主板市场情绪龙头
  • 平潭发展(000592)

    8天6板,福建海西板块龙头,受益于两岸融合政策预期。

  • 属性

    低价+政策催化+地域主题,带动厦门港务、漳州发展等跟涨。

2. 主线板块关联逻辑
  • 政策驱动链条

    “十五五”科技自立自强(人工智能、机器人)→ 一带一路基建出海(建筑装饰、机械设备)→ 区域主题(福建海西)。政策利好沿产业链传导,形成题材轮动。

  • 资金偏好

    热点从高估值科技向低位政策主题(如海西板块)扩散,体现高低切换思路。

六、操作建议:防守反击,聚焦确定性

1. 仓位管理
  • 建议仓位5成左右。若指数放量站稳4000点可适度加至6成,若跌破3950点需减至3成防御。
2. 方向选择
  • 主线聚焦

    关注政策受益的人工智能(软件、算力)、一带一路(基建、航运),优选龙头。

  • 规避风险

    回避资金流出板块(有色、煤炭)及业绩不确定性高的个股。

3. 交易节奏
  • 避免追高

    热点板块(如海西概念)已大幅拉升,等待回调至5日均线再介入。

  • 低位布局

    关注估值合理的券商板块(指数冲关需权重发力)及消费电子(双十一预期)。

4. 多空转换关键信号
  • 空转多条件

    成交额重回2.3万亿以上 + 主力净流入超200亿。

  • 多转空风险

    跌停家数超15家 + 指数放量跌破3950点。

总结与多空周期提示
   10月28日市场冲高回落,4000点得而复失,量能萎缩和资金流出是主要隐患。操作上应 “重结构、防回调”,紧抓政策驱动的主线(人工智能、一带一路),同时警惕技术性回踩。市场处于多头动能衰减后的整理期,需等待量能重新放大与政策利好形成共振。


风险提示:以上分析基于当日及往日公开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