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等待,一朝突破。A股投资者心中的重要心理关口终于收复。

10月28日上午10点14分,上证指数在震荡上行中突破4000点整数大关,这是自2015年8月18日以来,沪指时隔十年重新站上这一关键点位。截至午盘,沪指报收4005.44点,盘中一度触及4009.47点。

这标志着A股市场正式开启新一轮行情。回顾历史,上证指数仅在2007年和2015年两轮大牛市中成功站上4000点,而本次突破与以往不同,这是一轮以科技为驱动力(9.560, 0.01, 0.10%)的“慢牛”行情。

截至10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跌0.22%报3988.22点,深证成指跌0.44%,创业板指跌0.15%,北证50跌1.2%,科创50跌0.84%,万得全A跌0.34%,万得A500跌0.6%,中证A500跌0.54%。A股全天成交2.17万亿元,上日成交2.36万亿元。

历史性突破

沪指4000点,一直以来都是A股市场重要的心理关口。

在此之前,沪指从3000点涨到4000点仅有两次,分别是2007年2月16日至5月9日和2014年12月8日至2015年4月8日。这次是第三轮,时间为2024年9月26日至2025年10月28日。而今天,市场迎来了第三次突破。

本次行情的起点可追溯至2024年9月24日,当时政策组合拳推动市场启动牛市,上证指数从2800点附近起步,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多级跳”:2025年6月接近3500点,8月逼近3900点,10月9日突破3900点续创十年新高。

此次突破4000点之旅并非一帆风顺。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征收额外100%的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受此影响,10月13日A股三大指数均跳空低开,沪指跌至3800点。

此后,随着中美进行贸易谈判、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国内进入四中全会、三季报景气验证等积极因素影响,股市重回升势。10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沪指一度达3999.07点,距4000点仅一步之遥,并最终于今日成功突破。

与前两轮急促的上涨不同(2007年与2015年分别用时3个月和4个月),本轮涨势用时超过一年,走势更为平稳。

“科技牛”成为新特征

本轮牛市与2007年和2015年的最大区别在于驱动逻辑的转变。

2007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动力;2015年的牛市则来自杠杆资金推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而2025年的牛市则以“科技牛”为显著特征。

从行业贡献来看,本轮沪指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在沪指从3000点涨至4000点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行业贡献了455点,而工业、材料和金融贡献的点数均未超过150点。

这与2015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沪指成分股中信息技术行业权重仅占4.3%,而到了2025年,这一比例已大幅上升至16.8%。十年时间,沪指成分股中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超过4倍。

市场表现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以来,通信行业累计上涨77.5%,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分别上涨62.9%和58.1%,显著跑赢大盘。科技龙头股寒武纪(1478.580, -52.10, -3.40%)股价甚至一度超越贵州茅台(1445.000, 4.59, 0.32%),成为A股新“股王”。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这轮科技股行情非常明显,有望贯穿整个牛市,并非短期行情,主要受到我国经济转型的推动。”

多重利好助推市场

沪指能够成功突破4000点,得益于政策面与资金面的双重推动。

政策面上,近期利好不断释放。10月27日,2025金融街(3.040, -0.02, -0.65%)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释放了多个重磅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明确表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证监会主席吴清则表示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资金面上,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同时,外资也积极参与此轮行情。高盛近期多次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投下“看涨”票,在近一个月内多次上调中芯国际(132.690, -1.81, -1.35%)、华虹半导体的目标价。

高盛最新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上涨阶段,预计主要指数到2027年底将有约30%的上涨空间。摩根大通亦看好中国股市,估计至2026年底,沪深300指数(4691.9730, -24.05, -0.51%)有24%上行空间。

此外,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也为市场提供了利好环境。10月26日,中美双方在吉隆坡举行经贸磋商,就稳妥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

市场展望:稳健“慢牛”可期

对于沪指突破4000点后的市场走势,专家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提醒短期可能出现技术性震荡。

杨德龙认为,与2015年高点相比,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主要指数估值水平较低,甚至部分指数仍在历史平均水平附近,说明当前市场可能仍处于牛市的上半场。突破4000点并不意味着行情结束,而可能是行情新的起点。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A股在突破4000点后,短期内可能面临技术性震荡或短期调整,但从中长期来看,A股未来走势则取决于“硬科技”能否转化为持续的盈利增长。

他指出:“如果新一轮科技产业周期能够一直持续下去,A股很有希望进入一个更长期的‘健康牛’通道。”

机构观点方面,华西证券(9.950, -0.02, -0.20%)判断本轮行情仅行至中段。当前A股盈利处于周期磨底阶段,供给侧“反内卷”与需求侧“扩内需”的工作同时推进,有望提高盈利改善的可预见性。

从板块配置角度,德邦证券认为,短期市场或将延续震荡上涨趋势,科技或仍为持续主线。趋势方面建议关注全球共振的人工智能,题材方面建议关注“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如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等。

华泰证券(22.180, -0.27, -1.20%)指出,短期科技或仍为市场主线,但视角切换到中期,市场主线或往顺周期消费偏移。

A股总市值的增长印证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从一年前的约68万亿元,猛增至今年8月的100万亿元,截至10月27日已达107.87万亿元,这意味着A股总市值在一年内飙涨了39.87万亿元。

市场宽度和深度的大幅拓展增强了整个市场的稳定性。以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正转向硬科技驱动,增量资金不断涌入市场。

随着“十五五”规划蓝图展开,科技创新成为重大亮点,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核聚变能等细分赛道未来可期。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