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即将进入尾声,不少持有A股的朋友反馈,今年整体收益不错。但有趣的是,赚钱的人中,资金量越大,收益率往往也越可观。反观小资金散户,多数人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越投越亏。

网上流传一组未经官方证实但值得深思的数据:
2025年A股散户整体亏损比例高达81.1%。
其中,账户资金在1万元以下的,亏损比例接近99.9%;
1万到10万元之间的,亏损比例为98.7%;
50万元以下的散户,超过85%处于亏损状态。

而当账户资金突破100万元,情况发生逆转——约90%的投资者实现了盈利。

这不是简单的幸存者偏差,而是市场规则、投资行为与资源分配共同作用的结果。钱多钱少,不只是数字的差别,更是认知、策略和生存逻辑的分水岭。

为什么钱越少,越容易亏?

最直接的原因是操作方式

小资金投资者往往倾向于“一把梭哈”。因为本金有限,想要快速翻倍,很多人会选择全仓押注某一只股票,寄希望于短期内暴涨。这种策略本质上更像赌博,一旦判断失误,损失几乎是毁灭性的。

而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反而更谨慎。他们深知亏损的代价,因此更注重风险控制。对他们而言,保住本金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

投资策略的本质差异

小散户的典型路径是:盯盘、追涨杀跌、套牢后死扛、幻想“回本”。
他们大多只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滞后,交易成本高,缺乏专业支持。

而大资金投资者普遍采用分散配置策略:
跨行业、跨资产、跨市场布局。即使某一部分出现亏损,其他资产也能对冲风险,整体波动更小。

他们还能参与私募基金、定向增发等门槛较高的投资渠道。这些产品虽然流动性较差,但信息更透明、机制更稳定,长期回报更具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大资金往往意味着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他们能接触到专业的投研团队、行业内部人士,甚至参与上市公司调研。而普通散户,只能依赖公开信息和市场情绪做决策,天然处于信息链末端。

钱的背后,是经验和认知

能积累百万以上资金的人,多数经历过市场的起落。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曾是小散户,一路交学费,才学会了止损、仓位管理、资产配置。

而新手投资者常常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低估市场的复杂性。他们期待“以小博大”,结果往往是“西瓜换了芝麻,最后连芝麻都没了”。

50万、100万并不是魔法数字,但它确实是一个隐性的分界线——标志着从情绪驱动转向系统化投资的可能。

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如果你还在用小资金搏杀,不妨停下来思考:
你是在做投资,还是在参与一场高赔率但低胜率的赌局?

真正可持续的路径是:
先积累本金,再学习认知,最后才谈收益。

不要指望靠股市一夜翻身。
真正的财富积累,是时间、纪律和知识的复利结果。

与其在市场中反复试错,不如沉下心来,提升判断力,建立自己的投资框架。等你有了足够的资本和认知,市场自然会向你打开另一扇门。

毕竟,炒股不是赌博。
控制风险,永远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