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三季度我们基于传统生产法构建的月度GDP测算值与官方公布值出现模型运行以来罕见的显著偏差,差距达到0.5个百分点以上。通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模型“失效”背后,揭示了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的微妙变化,对判断后续宏观政策调控方向具有显著的指征意义。即:传统以地产、基建投资为抓手的财政“逆周期”模式可能逐步淡出。

  关键发现:

  (1)建筑业是主要偏差来源。三季度与生产法GDP中建筑业相挂钩的基建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按历史模型本应拖累GDP约0.7个百分点,但实际拖累仅为0.13个百分点。

  (2)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数据分析显示,2023年后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建筑业GDP的相关性显著减弱。

  (3)建筑业主引擎正在逐渐切换。与房屋更新活动(装修、改造、维护)相关的建筑业占比正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已升至约40%,而传统“首次开发”占比相应明显下降。

  启示:“铁公基”时代也许一去不返

  三季度月度GDP同比“失灵”的测算结果,恰恰印证了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结构转型。随着中央明确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新阶段,仅靠跟踪传统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无法准确判断经济真实走势。我们需要新的“尺子”来丈量这个正在告别“大拆大建”、迈向“精耕细作”的新经济。

  与此同时,这一结构性变化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将出现深刻变化。首先,未来政策重心将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倾斜,居民财富永远不会“过剩”。

  此外,在“投资于物”范畴内,传统基建和房地产开发转向支持城市更新、存量提质及相关服务业发展。财政资金与激励政策会更多向建筑装饰、节能改造、老旧小区改建等“轻量级”建筑活动倾斜,并加快建立能够准确捕捉更新活动贡献的新统计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新征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唯有与时俱进调整政策工具箱,才能有效引导并支撑我国经济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平稳过渡。

  风险提示:模型失效,海外市场动荡,国内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