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地缘动向复盘:本周国际形势表现出“以乱为始,以和为终”。在俄乌问题上,双方围绕红军城、红利曼、库皮扬斯克等据点继续开展拉锯战,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已取消美俄领导人近期会晤计划;随后,美国、英国、欧盟又对俄罗斯开启新一轮制裁,中国多个企业也受到连带制裁的影响。在巴以问题上,以色列议会在通过法案,决定在被占巴勒斯坦领土约旦河西岸实行以色列法律,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在中美问题上,在经历了10月初的剧烈动荡后,双方均意识到保持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但是,本周美国不断攻击中国的各项政策,试图通过施压使中国让步,中国方面则予以对等回应。最终,本周末中美走向了谈判桌,在马来西亚开启了第五轮经贸会谈。本次会谈双方在多个问题上取得了进展,相关成果有望在月底中美元首会晤期间发布。

  国金观点周观察:

  (1)中美马来西亚经贸会谈进展明显,具体成果有望在元首会晤后公布。本次谈判本质上是对过去1个月内双方“造牌-反制”行为的撤回或者软化。“造牌-反制”行为包括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美对华科技和实体清单(BIS50%)管制、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等。预计未来双方在执行层面取得一定的放松或者变通,从而控制影响、管控分歧。除此以外,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可能成为中美另一大共识点。芬太尼关税可能会逐步取消,美国利用这张牌来换取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以及芬太尼治理方面的合作。

  (2)中美将率先解决贸易问题,随后把谈判重点转向机制性问题领域。目前,贸易问题有望率先得到解决,美方可能在关税、投资等贸易问题上对中国让步,中方或将在农产品购买问题上配合美方。但是,在机制性问题领域,双方仍会出现新的博弈或者谈判-施压的反复。机制性问题包括稀土管制、技术封锁、实体清单、长臂管辖等,这些机制是双方具有战略意义的谈判筹码。短期内,双方只能达成阶段性共识,在实际执行层面做出有限让步,长期来看,如何构建中美可接受的分歧管控机制与关键领域的合作机制,将是中美未来谈判的主要任务。

  (3)美国对华科技制裁,经历了从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与盟友策略,向特朗普时期出口管制的转变。科技被美国视为国家权力的核心,也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制裁的主要领域。拜登政府时期,美国积极拉拢盟友构建“小院高墙”,联合盟友国家管控对中国的科技供应,打造去中国化的科技供应链。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特朗普先是摈弃了拜登时期联合盟友的做法,随后开启了对全世界的贸易战,导致科技领域的制裁尚未完全展开。目前,特朗普政府对科技的做法主要是利用实体清单,对中国企业采取技术管控、投资限制等措施。

  (4)中国对美国的科技反制,强调“对等反制、精准反击”。面对拜登政府的科技制裁政策,中方采取了自主创新、国际协作、对等反制等一系列组合策略,将美国的封锁与孤立压力转化为自主可控的动力,削弱“小院高墙”的实际效果。在特朗普2.0时期,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更强、高科技产业链也更加完善。这提高了中国对美国科技管制的抗压能力,也使中国更有能力主动出击,瞄准美国科技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反击,对美国科技产业链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

  下周重点关注:(1)中美元首会晤,能否公布中美经贸谈判的具体成果,以及中美经贸协议的最新进展。(2)特朗普对东亚国家的访问,东亚国家是否与在稀土供应、大豆采购方面与美国达成共识。(3)美日、美韩经贸协议进展,双方是否完成协议的最终签署。(4)俄罗斯能否占领红军城,美俄领导人对话能否恢复。

  风险提示

  (1)中美元首会晤不及预期,美国没有在实体清单和BIS50%规则上让步。(2)美国继续炒作稀土问题,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开启新的制裁。(3)东亚国家与美国建立稀土供应链,削弱中国对美谈判的筹码。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