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固态电池春山可望,工艺设备体系重塑-研究报告正文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核心观点
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产业化趋势加速。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的电解液和隔膜,相比传统液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应用场景广等明显优势,有望解决热失控、续航时间等行业痛点。目前半固态电池主要采用氧化物材料,而硫化物凭借其出色的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而逐渐成为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的主流技术路线。政策引导和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需求驱动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提速。现阶段半固态电池已率先装车,全固态电池市场可期。梳理海内外电池和整车厂对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计划表逐步清晰,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始小规模装车,2030年进入量产。
全固态电池工艺体系革新,关注核心增量环节。半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电池生产工艺相近,对原有产线的可复用率较高。而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变化较大,尤其是前道和中道工序区别显著,前道干法工艺更加适配材料特性且可节约能耗和成本,将逐步替代湿法涂布;中道胶框印刷+叠片+等静压代替传统卷绕+注液;后道将采用高压化成分容。设备端将新增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转印、胶框印刷、等静压等设备,干混、辊压、叠片和化成分容环节也需对原有设备迭代升级。生产工艺的变动带来设备端需求和价值量的重构,全固态电池单GWh设备投资额较传统液态电池将有明显提升,其中变化最大的前道和中道设备价值量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2030年全球和中国全固态电池设备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320.59亿元和251.36亿元。固态电池有望率先应用于对续航和安全性要求高,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机器人和eVTOL等新兴行业,随后拓展至中高端新能源车型,随着技术工艺的成熟和规模化效应的逐步显现,最后应用于成本敏感度高的储能行业。假设2030年全固态电池在全球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电池、eVTOL电池中的渗透率将分别为2.5%、1.5%、3.5%、3.5%;全固态电池在中国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电池、eVTOL电池中的渗透率将分别为3.5%、2.5%、5%、5%。产业化初期全固态电池设备投资成本较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设备端的持续降本,单GWh设备投资额有望逐步下降,从现阶段的4-5亿下降至2030年的2-3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传统锂电设备厂商的技术和产业链资源优势有望延续至固态电池,同时干法电极、等静压等增量设备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建议关注传统锂电设备厂商和干法电极设备商固态电池设备研发、客户和订单等方面的进展。推荐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供应商先导智能,建议关注后道设备杭可科技,前道干法&湿法设备商赢合科技、曼恩斯特,干法电极&模组PACK厂商先惠技术,布局整线设备的利元亨,干法设备厂商纳科诺尔、宏工科技,激光设备厂商联赢激光、德龙激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新兴领域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关税和出口贸易争端的风险。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stock003/post/20251027/%E5%9B%BA%E6%80%81%E7%94%B5%E6%B1%A0%E8%AE%BE%E5%A4%87%E8%A1%8C%E4%B8%9A%E6%B7%B1%E5%BA%A6%E6%8A%A5%E5%91%8A%E5%9B%BA%E6%80%81%E7%94%B5%E6%B1%A0%E6%98%A5%E5%B1%B1%E5%8F%AF%E6%9C%9B%E5%B7%A5%E8%89%BA%E8%AE%BE%E5%A4%87%E4%BD%93%E7%B3%BB%E9%87%8D%E5%A1%91-%E7%A0%94%E7%A9%B6%E6%8A%A5%E5%91%8A%E6%AD%A3%E6%96%87-_-%E6%95%B0%E6%8D%AE%E4%B8%AD%E5%BF%83/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