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点评:“十五五”建议稿:哪些新热度?- 宏观研究报告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事件:10月2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今天公布的规划建议稿对“十五五”时期的经济工作有哪些明确指引?我们认为围绕着“战略主动”和“重大突破”这两大核心任务,在产业、消费、科技、金融、开放这五个领域,一些新的信号浮出水面:
科技创新很重要,但能够用在实处、进行产业化更加重要。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特意把“产业”放在了“科技”之前。今年4月部分省区市“十五五”座谈会上仍是“三业并行”(即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结构;而全会及《建议》稿最新表述中,将传统产业单独拎出,与新兴及未来产业并列表述。这表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培育创新引擎的同时,必须同步夯实传统产业的根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当然,这也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大省继续攻坚高科技领域的同时,其他地区则应聚焦于传统产业的升级。包括“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旨在先让传统产业“新质+”。这不仅能够以传统产业破解转型期的脱节难题,还能有效防范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内卷式”竞争等问题。
首次明确提高居民消费率,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将是“十五五”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大着力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均要落后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成为制约经济均衡发展的短板。对此,《建议》稿中将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大主要目标,预示《纲要》可能会设定相关预期性指标。
消费率提升有多大空间?根据四中全会规划,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同时期的平均居民消费占比约在54%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率仍有14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空间,若缺口补齐,未来十年年均消费增速有望达到7%以上,增长潜力相当可观。
如何落地?释放居民消费意愿依旧优先于增强消费能力。在促消费方面更侧重意愿激发,如“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落实带薪错峰休假”、优化消费场景等措施。
“金融强国”首现“十五五”规划之中,而这早已有迹可循。“金融强国”战略层级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今年以来相关部署节奏的加快,同时近日金融委、央行传达全会精神时已有“预告”。
一方面,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已进入相持阶段,美国在经济、科技等传统领域的施压已效果不彰,其真正的相对优势可能更多集中于金融领域,但此优势代价高昂、难以轻用,客观上为我们推进金融自主争取了时间窗口。
另一方面,“金融强国”的建设可以实现“定价权”与“财富效应”的双重突破——既要掌握核心资产的定价自主权,防止定价权旁落;同时股市或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进一步切实增强民众的消费底气。
最后,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开放要继续“扩大”和“共赢”,积极推动中国“再全球化”以塑造自身确定性。对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期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级显著提升,且定调也从基础的“实行”转向更进取的“扩大”。这不仅是对既往成果的肯定、解答了中美经贸摩擦期间出口保持韧性的关键,也为未来应对复杂国际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核心产业链保留在境内的基础上,支持企业“走出去”。这正是以自身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stock003/post/20251027/%E5%8D%81%E4%BA%94%E4%BA%94%E8%A7%84%E5%88%92%E5%BB%BA%E8%AE%AE%E7%82%B9%E8%AF%84%E5%8D%81%E4%BA%94%E4%BA%94%E5%BB%BA%E8%AE%AE%E7%A8%BF%E5%93%AA%E4%BA%9B%E6%96%B0%E7%83%AD%E5%BA%A6-%E5%AE%8F%E8%A7%82%E7%A0%94%E7%A9%B6%E6%8A%A5%E5%91%8A-_-%E6%95%B0%E6%8D%AE%E4%B8%AD%E5%BF%83/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