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产业链全景图

图片

02  AI 金融

AI 金融行业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让金融服务变得更聪明、更高效。简单来说,就是用 AI 的 “大脑” 来辅助银行、保险、投资等机构做决策,同时也让普通人的金融体验更便捷。

金融业本来就靠数据吃饭,又有各种业务场景,所以成了 AI 用得最成熟、最广的领域之一。到 2024 年,金融行业里一半以上都用了大模型,在所有行业里排第一。这一年公开的大模型中标项目有 63 个,花了超 36 亿元,比 2023 年涨得特别快。

图片

AI金融的应用各式各样,目前主要集中在如下几大方向:

图片

03  上游产业链——AI 算力发展

图片

03-1  算力:驱动智能的引擎

AI 大模型拉动算力需求:预计 2025 年,全球 AI 算力市场规模能到 1.3 万亿美元,中国智能算力也会大幅增长。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设备支撑,二是企业用 AI(像智能驾驶、工业 AI)的需求,这部分占了一半以上。

AI 芯片市场格局与国产趋势:国内 AI 芯片市场规模正快速扩张,2024 年约 800 亿元,预计 2027 年将突破 1200 亿元。国产厂商加速技术突破,部分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同类水平,且在能效比上具备优势,2024 年自给率已达 34%,预计 2027 年将飙升至 82%,在政务、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落地。

云计算厂商的AI 算力竞争:国内云厂商与运营商也开启算力投资热潮,头部企业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 3800 亿元建设 AI 基础设施,运营商算力投资同比增长 22% 至 28%,且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规模。

AI算力服务商市场变化:产品及服务复杂性提升,推动市场多样性发展

图片

03-2  算法:塑造思维的框架

算法之于 AI 大模型,就像操作系统之于电脑 —— 是绝对核心。它主要包含两部分:深度学习框架是 “基础工具箱”,负责搭建模型的底层结构;优化策略是 “效率提升技巧”,能让模型跑得更快、算得更准。 

开源与专有模型竞争态势:

图片

算法的“从技术到应用”:

图片

数字经济里的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大数据、云计算、AI 铺开后,数据价值越来越高,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国际竞争格局。

2024 年 1 月国家数据局发了《“数据要素 X”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数据在政务、金融、互联网、交电等行业的应用方向。艾瑞咨询统计,2024 年其市场规模 1662 亿元,2025 年达 2042.9 亿元,一年多增近 400 亿,可见市场正快速爆发。

图片

03-3  数据:训练模型的燃料、

AI大模型的基础资源,涵盖高质量数据集与标注信息。

图片

各类数据中,金融行业的 “数据家底” 最厚实。2025 年全球金融数据总量将超 50ZB,相当于每天堆出 8.7EB 的 “数据山”,除了交易流水、客户信息,还有新闻舆情、卫星图像等新型数据,比 2020 年多了 3 倍多。

这些数据是金融 AI 的 “核心燃料”。90% 的 AI 模型问题都源于数据质量,优质数据能让 AI 大显身手:风控靠交易数据秒级识别欺诈,某银行借此降了 70% 盗刷率;信贷审批整合多维度数据,实现 3 秒授信且坏账率减半;投研系统靠数据挖掘机会,AI 策略能跑赢基准指数。数据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决定金融 AI 的竞争力。

图片

04  中游产业链——AI 金融

04-1、行业规模

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相当于给数字金融搭好了 “供需双补” 的架子 —— 一边提供更多技术创新的 “原材料”,一边催生出新的应用场景。

图片

银行、保险、证券这些传统金融机构,是科技服务的主要需求方,近几年一直在往技术上砸钱。据艾瑞咨询数据,2023 年中国金融机构的技术总投入达到 3598 亿元,其中光是银行就占了 74%;除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其他行业的技术投入占比,也在一年比一年高。

图片

金融大模型可以简单理解为 —— 给通用 AI 装上了一套 “金融知识库”,核心就是 “金融专业知识” 和 “大模型能力” 的结合体,相当于让 AI 从 “啥都懂点的通才” 变成 “精通金融的专才”。

这种专才正在改变金融科技的玩法:以前金融机构靠人工做咨询、写文本、接客服,现在金融大模型能直接接手这些事;长远看,它还会重塑金融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服务生态。目前它已经在金融咨询、产品介绍、文本生成、虚拟客服这些场景里用起来了,往后随着 “大数据更全、算力更强、算法更优”,还会在更多细分领域带来新变化。

图片

04-2、发展前景

金融科技从两方面利好金融行业:存量业务靠投资者增多、交易活跃提效,证券、资管等传统业务跟着增长;金融服务变简便吸引更多人交易,信息服务商的好产品也让现有业务更高效。

增量业务靠科技催生智能投顾、虚拟人等新产品,金融大模型既优化现有产品,又开辟新应用,金融科技 3.0 的新市场值得期待。

图片

05  下游产业链——广阔应用

05-1、AI板块投资

从巨头加码算力基建到金融机构用 AI 重构服务模式,AI 算力、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赛道的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速度飞快,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 AI 金融产业链的浪潮中,从算力芯片的 “算力革命” 到金融科技的 “服务重构”,每一处创新都暗藏投资机遇。对于想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赛道掘金的普通投资者,不妨借道一批精准锚定的 ETF 产品轻松布局:

若想直击 AI 核心领域,人工智能 ETF(159819) 是跟踪 AI 产业链的 “尖刀连”;若看好恒生科技指数核心成份股在 AI 金融应用的爆发力,恒生科技 ETF 易方达(513010) 就是布局中国前沿科技的 “直达车”;若想一键捕捉 A 股成长板块中 AI 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元机会,A500ETF 易方达(159361) 则是覆盖更广的 “成长拼图”。这些易方达旗下的产品,为投资者搭上 AI 金融产业的快车提供了便捷且精准的工具。

最近发现易方达在微信里推出了「ETF 优选榜」,从估值、景气度、拥挤度等维度,精准筛选出人工智能 ETF(159819)、恒生科技 ETF 易方达(513010)这类紧扣 AI 产业链热点的优质资产,大家直接点击下方的卡片就能详细了解了。

05-2、AI+券商

金融科技和 AI 深度融合的当下,国内券商正以 “竞速” 姿态接入 AI 这类大模型技术。到 2025 年 3 月,已有 20 多家券商完成 DeepSeek-R1 模型的本地化部署,覆盖了头部和中型机构,像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广发证券这些都在其中。

人工智能的优势很突出:技术上有 “性能翻倍、成本降低” 的特点,在数据处理、逻辑推理和多模态分析上表现亮眼;安全上,本地化部署能满足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要求,再结合 AI Agent 技术,还能搭建起智能中台;应用场景也在延伸,从智能问答、流程指引这类内部效率工具,已经拓展到券商的核心业务中。

图片

05-3、AI+银行

AI在银行端的应用,核心作用于这几个方面:做风控合规时,它是 “智能保安”,靠数据挖掘抓欺诈、做风险预警和合规审核;搞运营时,它是 “自动流水线”,处理交易数据、账户管理这些重复活,降本提效;做投研和产品创新,它是 “专属分析师”,帮银行分析市场、优化投资组合,还能定制金融产品;搞研发,它是 “自动程序员”,自动生成代码、检测漏洞并优化系统。

图片

C 端里,大模型让客户服务更个性高效,还帮银行降本增收。智能客服 24 小时响应查询、转账等需求,会分析客户数据推产品, AI 助手响应准确率达 95%。

B 端中,金融科技让银行和企业成 “长期搭档”。AI 大模型实时盯企业数据预警风险,提供结算、咨询等方案,银行自研大模型也成服务一部分。

图片

最后,如果大家想随时找回上面的小程序页面,直接用微信搜索「易方达 ETF」就可以了。易方达最近上了一个微信专区,里面会不定期更新这样的热门 ETF,点击下方的卡片就能直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