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稀土永磁(中国引领世界) --知识铺
01 产业链全景图
        
   
    
02 概念辨析
稀土其实是元素周期表里的 “十七人天团”—— 镧系 15 种元素加上钪、钇,一共 17 个金属元素的统称。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特别 “另类”,在磁性、光学、电学这些领域堪称优秀:能让磁铁吸力爆表,让材料导电稳如泰山,还能在发光材料里当 “核心担当”。也正因如此,它们被叫做 “21 世纪的战略元素”。
说它们是 “万能之土” 一点不夸张。举几个具体例子:造一辆汽车要用到 1 公斤稀土;造一个人形机器人得消耗 4 公斤,;就连 F-35 这种顶尖战斗机,身上得 “藏” 417 公斤稀土。从地上跑的新能源车到天上飞的隐身战机,从会跳舞的机器人到各种高精尖芯片,背后都有稀土在 “默默打工”。
下面这些标绿的元素,就是组成这个 “稀土天团” 的 17 位成员 ——(配合原图标注展示)
           
    
其中,稀土永磁材料本质是一种合金材料。它由钐、钕等混合稀土金属与钴、铁等过渡金属组成,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压制成型并烧结,最后经磁场充磁处理得到磁性材料。
稀土永磁主要分两类:钐钴(SmCo)磁体和钕铁硼(NdFeB)磁体。衡量磁性强弱的磁能积指标上,SmCo 磁体在 15 - 30MGOe 区间,而 NdFeB 磁体可达 27 - 50MGOe,因磁性强度位居首位,被称为 “永磁王”,是目前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
        
   
    
03 上游产业链-供应
03-1、全球存量
全球稀土原材料供应是场 “寡头游戏”,中国稳稳占着 C 位 。目前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稀土储量约 0.9 亿吨 REO 等价物,中国凭 48.4% 的占比,几乎拿下 “半壁江山” ;同年全球稀土产量达 39 万吨 REO(同比增 4.7%),中国以 27 万吨(占 68.5%)一骑绝尘,美国(4.5 万吨,11.4%)、缅甸(3.1 万吨,7.9%)紧随其后,澳大利亚、尼日利亚、泰国则以 1.3 万吨(各占 3.3%)并列第四 。多数国家产量近年变化不大,而中国攥着四张 “王牌”——全球最丰富的储量、最齐全的元素种类、最大的产品供给、最完备的产业链 。
        
   
    
03-2、轻稀土
全球稀土资源里,轻稀土占了绝对大头,重稀土占比连 1% 都不到 。其实不少国家也藏着稀土矿,但上世纪中国大规模出口时,他们一核算成本 —— 自家开采成本比中国卖价还高,干脆集体歇工了 。
中国稀土产量在 2020 - 2022 年慢慢往上走;2023 年,各国突然意识到稀土的价值,纷纷重启矿山,中国占比被分走 2 个百分点 。预计 2024 年,中国产量占比会和去年持平。即便这样,中国仍是全球稀土产量的 “顶梁柱”,占比稳稳维持在 60% - 70% 之间 。
        
   
    
近几年各国忙着重启稀土产业链布局,一边挖新矿,一边建冶炼分离生产线 。单看稀土矿开采:2024 年海外新增矿山预计贡献 0.5 万吨产量,仅占 2023 年全球产量的 1.4%;2025 年新增量跃升至 4.7 万吨,占比达 13.4% ,美国 Mountain Pass 的库存矿开发、澳洲 Yangibana 新矿是主要增量 。
但现实很骨感 —— 当前稀土价格持续下跌,海外矿山开采成本却居高不下 。这就像 “成本端卡着脖子,价格端还在往下探”,此时大规模扩产,等同于做亏本买卖 。即便有新项目投产或提产,只要价格逼近成本线,海外矿山也很难实现实质性增量 。
        
   
    
03-3、国内生产配额
稀土生产配额是工信部调控行业的 “指挥棒”—— 通过规划产能引导行业发展,同时撬动价格走向,是稀土市场调控的核心抓手。稀土矿分两类:岩矿型(如包头混合型矿)以轻稀土为主,离子吸附型(江西、广东等南方省份集中)主打中重稀土 。
中国稀土分布呈 “北轻南重” :北方集中在包头周边,南方分散于江西、广东、福建等多省(省内也多点分布)。储量层面,全国稀土储量 3160 万吨,轻稀土占 90.37%(2850 万吨),重稀土仅 305 万吨;南方中重稀土里,江西赣州离子型矿储量占该类矿床超 1/3 。
应用端,中重稀土支撑钐钴磁材、核电池等高端领域;轻稀土更 “全能”—— 催化剂、抛光粉、储氢材料、钕铁硼永磁体,甚至合金钢都依赖它,而包头、山东微山、四川牦牛坪的矿,贡献了全国 94% 以上的轻稀土储量。
        
   
    
过去五年,稀土开采指标整体走 “上坡路”,但增速像 “过山车”:2020 年刚放缓(增速 6%),2020 - 2022 年突然猛踩油门(增速冲至 25%),2023 年又减速到 20% 。
看 2024 年前两批配额:开采指标 27 万吨、冶炼分离 25.4 万吨,较 2023 全年分别涨 5.88%、4.16%(假设无第三批)。细分更有意思 —— 轻稀土配额 25.09 万吨,同比增 6.4%,供应继续 “松油门”;重稀土配额 1.91 万吨,和去年持平,直接 “踩刹车” 。
配额分配更像 “双雄割据”:全部分给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轻稀土里,北方拿 76%、中国稀土拿 24%;重稀土则被中国稀土集团 “包圆”(100%),北方连边都没沾上 。
        
   
    
03-4、冶炼分离
全球稀土冶炼分离领域,中国是绝对 “霸主”——海外仅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具备规模产能,其余基本靠中国撑场。
中国的 “统治力” 从哪来?
首先技术上一骑绝尘,其次产能也管够 。2023 年国内稀土分离量达 33.73 万吨 REO ,即便自有矿指标不够,也能靠进口矿、独居石等原料 “补窟窿”,把产能喂饱。
海外为啥扩不了?想碰冶炼分离?难!
首先,稀土里的元素像 “化学双胞胎” —— 物理、化学性质极像,把它们挨个拆分,技术难度堪比 “迷宫里找不同” 。更困难是,稀土矿自带放射性元素,处理废料是甩不掉的 “烫手山芋” ,环保争议从没断过。
拿氟碳铈矿的主流工艺(氧化焙烧 + 盐酸浸出)举例:虽成本低,但焙烧时会冒出氟化稀土,搞得流程又长又复杂,酸碱像 “流水般” 消耗 ,含氟废水还很难驯服 。这么一折腾,海外想扩冶炼产能,环保和技术这两道坎,长期都跨不过去 。
        
   
    
04 中游产业链–精细加工
04-1、国内规模
整体看,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在全球握着 “盟主权杖” 。靠啥?手里攥着稀土资源 “王牌”,产业链像 “精密齿轮组” 环环相扣,政策给足 “护航 buff”,技术还在一路狂奔 。这四重底气一叠加,直接让中国成了全球稀土永磁的 “生产 + 出口双基地”,产业硬实力拉满 。
美国能源部 2022 年的《稀土永磁供应链报告》里,2020 年中国烧结钕铁硼的全球市占率直接干到 92%—— 剩下的蛋糕里,日本分走 7%,美国、德国这些国家加起来还不到 1%,基本算 “打酱油” 。
        
   
    
钕铁硼永磁材料这行,企业数量像星星一样多,但真正能做高性能产品的玩家很集中。为啥?因为低端市场门槛低到 “抬脚就能进”,结果满大街都是年产不到 3000 吨的小厂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约 200 家烧结钕铁硼企业里,70% 的年产量连 1500 吨都不到,1500 - 3000 吨的占 20%,年产超 3000 吨的大厂只占 10% 。
从产量看更明显:2019 年前 10 名企业加起来才占全国总产量的 48%,剩下 160 多家小厂分走 52%,妥妥的 “小厂撑起半边天” 局面 。现在这行正往包头、赣州、宁波这些地方扎堆 —— 一方面靠近稀土原料产地,另一方面能压低成本。但高性能钕铁硼是另一套逻辑:技术门槛高得像 “护城河”,能玩得转的企业自然就集中了。
        
   
    
04-2、国内竞争格局如下:
        
   
    
当行业集体遭遇 “逆风局” 时,这家金力永磁是少数还在猛扩先进产能、押注未来风口的玩家 。国内钕铁硼企业大多挑一两个赛道深耕 —— 抱定领域内的头部客户,把研发制造资源全砸进去,在细分领域打出差异化优势,基本完成产能落子 。
2023 年起,稀土降价叠加下游需求退烧,行业卷得更狠了,多数企业干脆给扩产计划 “踩刹车” 。金力永磁偏偏反着来:一边盯着下游趋势变招,持续砸钱扩高端生产线;一边提前卡位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 “未来爆点”,把宝压在下一代需求增长极上 。
        
   
    
05 下游产业链——应用场景
05-1、合计总需求
传统复苏叠加新兴驱动,钕铁硼总需求稳步提升:预计到 2027 年全球总需求量将达到 18.1 万吨,4 年CAGR 约为 20%。
        
   
    
05-2、新能源汽车
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的 “动力密码”—— 驱动电机里,它能拉高功率密度,让电机在同样体积下爆发出更强动力;ABS、EPS 这些零部件的微特电机,也得靠它打底才能高效运转 。
新能源汽车分混动(HEV)和纯电(EV),驱动电机是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目前主流是 永磁同步电机 和三相异步电机,前者像 “全能选手”:效率高(耗电少、续航长)、转矩密度高(起步 / 加速猛)、体积小重量轻(给整车腾空间),稳稳占了驱动电机的 C 位 。
至于汽车里的微特电机(比如电动转向的 EPS、防抱死的 ABS,还有油泵、点火线圈),同样依赖高性能钕铁硼,才能实现精准控制、稳定运行。
        
   
    
05-3、变频空调领域
高性能钕铁硼是变频空调压缩机的 “心脏核心”。变频空调比传统空调多了个 变频器 —— 相当于给压缩机配了位 “智能调速员”:压缩机转速直接决定空调效率,变频器能精准调控转速,让它始终以最优状态运行,从而拉高能效比;而高性能钕铁硼磁钢,就是这个调速系统的核心支撑材料。
节能政策 + 消费意识升级,让变频空调凭 低频启动(省电)、启动电流小(稳)、冷热响应快、能耗低 等优势迅速走红。早在 2019 年,国家就明确:2022 年家用空调能效准入门槛提 30% ,2030 年再涨 15% 。2020 年 7 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实施后,定频空调直接被 “淘汰”,变频彻底主导市场。
        
   
    
05-4、人形机器人
2025 年很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的 “量产元年” 。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一亮相就 “出圈”,带火整个概念 。
这股热潮让稀土永磁企业成了市场焦点 —— 人形机器人堪称 “高性能钕铁硼的新战场” :目前每台机器人要 “吃” 掉 3.5kg 高性能钕铁硼,未来机器人越追求灵活(关节数会更多,像人一样能做复杂动作),单台磁材需求只会猛涨 。
        
   
    
        
   
    
下方扫码直接加入: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stock003/post/20251027/%E4%B8%80%E5%A4%A9%E5%90%83%E9%80%8F%E4%B8%80%E6%9D%A1%E4%BA%A7%E4%B8%9A%E9%93%BE%E7%A8%80%E5%9C%9F%E6%B0%B8%E7%A3%81%E4%B8%AD%E5%9B%BD%E5%BC%95%E9%A2%86%E4%B8%96%E7%95%8C/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