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透一条产业链:宁德时代(绝对龙头产业链) --知识铺
01 产业链全景图
        
   
    
02 公司历史时刻
        
   
    
03 主营业务
宁德时代 2024 年营收 3620 亿元(同比微降近 10%),但净利润 540 亿元同比增 15.5%,靠成本控制与结构优化实现 “量减利增”,日均净赚约 1.48 亿;分业务看:
        
   
    
04 上游产业链——原材料
宁德时代的电池材料核心四件套是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再加铜铝箔、结构件这些「螺丝钉」。
生产流程讲究模块化:先造电芯(能量核心),再拼模组,最后装整机。每个环节均需「手表级」精密工艺,涂布、卷绕、焊接差之毫厘便可能影响性能与安全。这种模块化生产与精密工艺,正是宁德时代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的秘诀。
        
   
    
成本拆分
锂电池电芯就像手机的核心部件 —— 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层材料组成,其中正极材料堪称「烧钱大户」。在电芯总成本里,材料成本占比高达 70%-85%,而正极材料又占了材料成本的「大头」,尤其是正极里的碳酸锂,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电芯成本。
碳酸锂的价格走势堪称「疯狂过山车」:2017 年到 2019 年像坐滑梯一样低位徘徊,2020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后,需求激增让价格一路飙升,2022 年直接冲上 60 万元 / 吨的「山顶」;但随着全球锂矿产能释放,2024 年底价格又暴跌至 7.2 万元 / 吨,跌幅超 88%。
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通过布局锂资源、研发固态电池等技术,把「资源依赖」变成「技术驱动」,在价格战中稳坐钓鱼台。
        
   
    
对于上游合作公司以及合作内容来讲,综合可以见该表:
        
   
    
05 中游产业链
宁德时代堪称新能源界的「超级供应链枢纽」,专门为全球新能源车和储能项目输送核心「心脏部件」。截至 2024 年底,它家动力电池累计装进超 1700 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全球每三辆上路的新能源汽车里,就有一辆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目前公司主要业务版图如下:
        
   
    
05-1、业绩数据
        
   
    
05-2、生产制造
宁德时代业务覆盖从电芯、模组、电池包到锂电池材料的全链条生产,如同电子设备从零部件到整机的组装流程。其生产周期可根据产品类型和订单量灵活设定,接单到交付通常为3个月以内。截至 2024 年底,其全球13大生产基地形成「国内+海外」双网络:
        
   
    
05-3、宁德时代产品力
宁德时代的神行 + 麒麟电池堪称新能源界的「王炸组合」——2024 年 3 月全面量产铺开后,装车比例像坐火箭般飙升,直接巩固了其国内市场的霸主地位。
        
   
    
神行电池
目前已打进极氪 001、AION Y Plus 等 8 款热门车型的「核心圈」,小米 SU7 Pro、阿维塔等新车型更是排队「上车」,全年预计装车量 10-15GWh,相当于能喂饱 20 万到 30 万辆电动车的「胃」。
作为全球首款铁锂 4C 超充方案,神行电池祭出「10 分钟回血 80%」的绝技 —— 充电速度比普通电池快 4 倍,还能在零下 10℃的环境里保持快充能力,续航轻松突破 700 公里,堪称「耐寒长跑健将」。它瞄准 10-20 万元主流市场,以「白菜价」策略疯狂走量,后续还将推出增混版、耐寒版等多种形态,用技术组合拳彻底拉开与二线厂商的差距。
        
   
    
麒麟电池
凭借 CTP3.0 无模组集成技术,将电动车续航提升至 1000 公里级别,超充版本实现 12 分钟补能 500 公里,成为极氪 001/009、理想 MEGA 等高端车型的核心动力选择。
其定位高能量密度赛道,2024 上半年装机量达 5.7GWh,占国内三元电池市场 12.1%,相当于每 8 辆搭载三元电池的电动车中就有 1 辆配备麒麟电池;全年装机量预计突破 15GWh,可满足超 30 万辆高端电动车的需求。与主攻主流市场的神行电池形成产品矩阵,前者以技术标杆巩固高端市场地位,后者以快充普及扩大用户基数,通过覆盖不同消费层级,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构建起兼具规模与技术壁垒的竞争优势:
        
   
    
「骐骥换电」系统
2023 年 6 月,宁德时代推出专为重卡打造的「骐骥换电」系统,这是一套「底盘级换电方案」—— 采用单块 171kWh 的积木式电池设计,用户可根据运输需求像组装电脑选配件一样,灵活选择 1-3 块电池组合:短途运输选 1 块,长途重载就加至 3 块,精准匹配不同场景。系统搭载耐用核心组件与 3 分钟快速换电模块,单辆重卡每年可降低 3-6 万元成本,既灵活又省钱。
「天行电池」
2024 年 7 月发布的「天行电池」则是物流车领域的多面手,推出两款针对性产品:「4C 超充版」充电 10 分钟可增加 200 公里续航,效率如同给货车装上「手机快充头」;「500km 长续航版」满电续航覆盖单日长途配送需求,好比为货车配备「大电量充电宝」。目前,「骐骥换电」和「天行电池」已与福田、吉利等 13 家车企的 21 款车型达成合作,在商用车电动化领域快速落地。
        
   
    
宁德时代在行业内率先制定「零碳行动计划书」,明确分两步走的减碳目标:2025 年实现核心生产环节碳中和,2035 年完成从原材料到交付的全链条碳中和。2023 年 4 月发布的零碳战略中,其承诺 2025 年所有工厂升级为「零碳工厂」—— 通过 100% 使用光伏、风电等绿色电力,搭配智能碳追踪系统实时监控排放,让生产环节实现「碳排放清零」;2035 年进一步将碳中和范围扩展到全生命周期,从锂矿开采、材料加工到电池制造、物流运输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碳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闭环」,如同给整个生产链装上「环保过滤器」。
目前宁德时代已投产 5 家零碳工厂,并建立 CREDIT 价值链审核体系,像「环保考官」一样对供应链各环节设定环保标准,带动上游供应商一起减碳。在循环经济领域,其锂电回收规模连续多年全球领先,通过先进技术实现锂、镍、钴等关键材料 99.3% 以上的回收率,构建「生产 - 回收 - 再生」的循环体系,既减少对原生矿产的依赖,又减轻环境负担,如同将废旧电池「变废为宝」的绿色生产线。这一零碳战略与循环经济布局,让其在全球低碳转型中建立起独特的竞争壁垒。
        
   
    
06 下游产业链
06-1、下游客户
宁德时代的收入主要来自动力电池销售和储能电池销售。动力电池业务的核心客户为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下图可以看到宁德时代相比其他电池供应商所覆盖的客户之广:
        
   
    
在市场份额中,宁德时代一骑绝尘,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两大领域在全球都占据了相当的份额,2024年占比如下:
        
   
    
06-2、欧洲市场
欧洲市场上,宁德时代份额增长呈阶段性特征。2024 年其欧洲份额预计达 35%,出货 78GWh(同比增 4%)。24-25 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平缓,25-26 年新车周期开启,平价铁锂电池加速渗透。宁德时代低温版神行电池适配高纬度需求,海外厂商缺乏铁锂产能、成本劣势显著,2026 年其份额有望升至 40-50%,进一步拉动全球份额提升。
        
   
    
06-3、美国市场
宁德时代,凭借技术储备与全球化布局,在份额与盈利端保持双稳定,犹如行驶于平坦直道。随着其技术授权模式的突破(类似向车企开放「动力技术工具箱」),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释放。
        
   
    
06-4、整体市场规模
三元动力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呈现「性能分野」:前者具备更高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及回收价值,好比电动车的「续航加速器」;后者凭借热稳定性强、循环寿命长的特性,更适合对安全性和耐用性要求高的场景,如储能系统或商用车。
2020-2024 年,三元电池出货量从 150GWh 增至 543GWh(复合增长率 38%),而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从 32GWh 跃升至 425GWh(复合增长率 90.8%)。后者占比从 2020 年 17.6% 提升至 2024 年 43.8%,主要得益于材料性能优化与系统成组效率提升(如 CTP 技术普及),预计 2030 年占比将接近 49.3%,形成与三元电池并驾齐驱的格局。
在储能领域,中国风光(风电 + 光伏)累计装机量展现强劲增长:2024 年达 1407GW,占全球 40%,2020-2024 年复合增长率 27.4%;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3560GW,2024-2030 年复合增长率 16.7%,持续领跑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进程。这一增长态势为储能电池需求提供了长期支撑,进一步凸显磷酸铁锂电池在长周期、高循环场景中的技术适配性。
        
   
    
06-5、新兴领域市场规模
除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外,工程机械、飞机船舶、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正成为电池需求的重要增量来源,远期总需求预计超过 1TWh。2024 年,全球上述新兴领域装机需求达 47GWh,同比增长 38%,其中工程机械(含专用车)需求呈现显著高增长态势,其余领域当前占比相对较小,但机器人领域具备长期增量潜力。
从终局视角看,预计新兴领域电池需求将突破 1TWh,具体细分市场中:工程机械需求达 602GWh,机器人需求 339GWh,飞机船舶需求 148GWh,整体需求规模较当前仍有 20 倍增长空间。这一趋势表明,电池应用场景正从交通与储能领域向更广泛的工业及智能设备领域延伸,形成多维度需求支撑格局。
        
   
    
2024 年全球电池需求预计约 1.1TWh,而远期电动化带来的需求将超过 11TWh,增长空间达 10 倍。根据机构预测,2024 年电池需求为 1057GWh,同比增长 24%;2025-2026 年增速提升至 25%-30%;2027-2030 年维持约 20% 的年增长率,至 2030 年需求预计接近 4.0TWh。这一长期增长轨迹表明,动力电池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锂电企业可在多领域持续挖掘增长机遇。
最近新建了一个产业链知识分享库,
需要加入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
为了专注于产业链拆解,我单独建立了【题材星球】
———这是一个属于中小投资者的全市场产业链数据库。
刚开始建立,设置一个门槛价,有需要的朋友们多多关注!
针对全市场各大题材产业链细分梳理,可以查看题材星球!!!
比如,半导体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梳理,Deepseek的梳理,华为算力产业链梳理,华为智能汽车产业链,华为汽车核心公司梳理,小米汽车产业链公司,黄金产业链,医药核心细分赛道的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细分梳理,等等!都可以在题材星球中查看。
下方扫码直接加入:
           
    
           
    
本文引用图文来自灼识咨询、西部证券、东吴证券、开源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光大、长城、国信、德邦、中泰证券、各大招股书、创业帮、官网等公开资料,仅作分享,不代表本人立场。如您认为平台推送文章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RunningLu666@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stock003/post/20251027/%E4%B8%80%E5%A4%A9%E5%90%83%E9%80%8F%E4%B8%80%E6%9D%A1%E4%BA%A7%E4%B8%9A%E9%93%BE%E5%AE%81%E5%BE%B7%E6%97%B6%E4%BB%A3%E7%BB%9D%E5%AF%B9%E9%BE%99%E5%A4%B4%E4%BA%A7%E4%B8%9A%E9%93%BE/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