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专题研究:从银行视角看年内“双降”-研究报告正文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本篇报告基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行为视角,阐述了对于降准降息的看法,我们认为,年内降准有一定可能性,但降息必要性并不大。
一、央行及时给银行注入中长期稳定资金的必要性越来越大
从银行视角看,预计年内仍有一次降准,可能在12月落地。
第一,2021年以来平均6个月开展一次全面降准,目前距离上一次降准已5个月有余,按历史规律,预计Q4降准落地较为合理。
第二,MDS、MLF工具余额已超过11万亿,加剧了司库流动性“滚续”难度和净亏损压力。一方面,伴随着买断式逆回购+MLF规模越来越大,将出现每个月央行的中期资金常态化到期2万亿以上、甚至更高的情况,且月初、月中、月末都有大量资金到期,而跨月OMO投放一般也需要维持2万亿以上的净投放量。这些因素叠加会增加司库流动性“滚续”难度。另一方面,国有大行资产扩张强度大,但一般性存款增长乏力的现状,会进一步增加司库负担,在多目标约束下,国有大行司库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今年司库亏损有进一步扩大之势。第三,银行负债端主动降久期明显,使得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必要性不断提升。存款端体现为,自2023年以来,银行更偏好吸收短期限存款,存款久期也在持续缩短,而9月M1增速进一步提升至7.2%,也说明存款活期化趋势愈发显著。此外,相较于往年,今年银行存单发
行也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以3M-6M为主,1Y存单发行大幅缩量。
第四,需要通过降准以“未雨绸缪”应对2026年开门红的资负缺口压力。一方面,手工补息整改之后,每年Q1银行资产负债缺口会超季节性恶化。另一方面,岁末年初农商行的存款分流效应将加大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负缺口压力。
二、年内下调LPR的必要性并不大
从银行角度看,基于呵护息差健康性、减轻银行资产再配置压力等角度考虑,年内下调LPR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近5年来,11-12月份LPR下调的概率比较低,下调LPR的核心目的在于刺激信贷需求,但我们认为今年Q4这样做的意义可能不大。一方面,Q4本来就是信贷小季,通过LPR下调刺激11-12月信贷投放意义可能并不大。另一方面,四季度下调LPR可能会加剧明年一季度的重定价压力。即使有必要下调,年内四季度或也并非理想的下调窗口。
第二,今年更倾向于采取财政贴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变相降息”。
第三,当前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最大“痛点”在于资产再配置压力。即使经过多轮LPR下调和重定价,由于存量对公贷款LPR点差并未调整,导致2020年至今的存量贷款与3.1%的新发贷款利差维持在10-70bp水平。随着这部分长久期高息贷款陆续到期并按新发贷款利率续接,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或将面临持续下行压力。若年内再度下调LPR并压低新发贷款利率,更会加剧银行资产到期后的“再配置”压力。
三、存款降息可以再等等
从银行视角看,下调LPR需要存款降息以腾挪空间,但我们认为,年内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的必要性不大。
第一,近年来“政策利率-LPR-存款挂牌利率”的联动效应增强,但是,自今年5月大行和
股份制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以来,目前暂无开启新一轮下调的迹象。
第二,受益于高息存款陆续到期,今年负债成本大幅改善,年内存款降息的必要性不大。第三,相较于其他主流金融资产,目前各期限存款利率皆缺乏投资吸引力。若年内再度进行存款降息,可能加剧一般性存款脱媒压力,不利于资金面的平稳跨年。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调整、银行息差收窄压力加大,测算与现实偏差较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stock003/post/20251022/%E9%93%B6%E8%A1%8C%E8%A1%8C%E4%B8%9A%E4%B8%93%E9%A2%98%E7%A0%94%E7%A9%B6%E4%BB%8E%E9%93%B6%E8%A1%8C%E8%A7%86%E8%A7%92%E7%9C%8B%E5%B9%B4%E5%86%85%E5%8F%8C%E9%99%8D-%E7%A0%94%E7%A9%B6%E6%8A%A5%E5%91%8A%E6%AD%A3%E6%96%87-_-%E6%95%B0%E6%8D%AE%E4%B8%AD%E5%BF%83/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
See Also
- 医药日报:FDA批准罗氏突破性疗法Obinutuzumab,用于治疗LN-研究报告正文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拉尼娜现象出现概率上升,短期天然气市场或受扰动-研究报告正文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 东莞AI产业系列报告之一:AI Infra规模高增,PCB产业链有望受益-研究报告正文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 煤炭2025年三季度业绩前瞻:“查超产”改善供需煤价反弹或助Q3业绩环比转增-研究报告正文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 中国机器人行业调研简报202507:市场洞察:机器人热潮烧到资本市场,港交所成“智能制造第二战场”?-研究报告正文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