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十五五”的三条经济线索- 宏观研究报告 _ 数据中心 _ --知识铺
核心观点
2035年远景目标“三步走”格局下,“十五五”是我国经济从“量增”向“质变”突围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复合年化增速达5.4%,客观上为缓和“十五五”增长压力,推动改革腾挪出空间。
与此同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要求我国未来增长模式由单一GDP驱动转向“实际GDP+通胀+汇率”的三元驱动。其资产配置意义在于,通胀和汇率有望推动“股强于债”格局的形成,而新动能市场化价值的逐步兑现,盈利有望接棒估值对价格形成持续支撑。
由此,不难引出“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的三条线索。
线索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结构转型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是“十五五”规划的中心目标。
未来我国加快构建“传统升级—新兴壮大—未来培育”梯度格局:传统产业
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化改造;新能源车、光伏等“新三样”打造世界级集群;未来产业持续研发攻关。
此外,新质生产力并不简单等同于“硬”科技和实物生产部门。“十五五”期间,培育新型服务业将成为工作重心。一方面,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关键结合点。另一方面,技术研发和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新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
从更现实的角度看,未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格局下,实物需求扩张趋缓,政策重心将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倾斜,必然要求一个更具纵深的服务业市场。
线索二:“反内卷”治理供需失衡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的同时,我国供需出现结构性、局部性失衡的苗头。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质生产力成为“标杆”后,在部分地区“一哄而上”,少数产能跨前、重复布局。
“反内卷”政策需兼顾短期与长期。短期可通过限产等手段对重点行业进行“示范性”干预,以期取得快速成效;但长期有赖于建立长效机制,“有为政府”的“有所不为”尤其关键。这有赖于以系统性改革,重塑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十五五”规划正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改革契机和窗口。
线索三:要素市场化改革筑牢根基
要素市场化改革旨在建立“有效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反内卷”的根本。
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存在“双轨制”分割等堵点,部分要素定价、流通不畅。要素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助于优化供给,更重要在于释放需求。在“外需”和“投资”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望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基础性逻辑,但潜能背后是典型的“人地钱”难题,亟需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释放。
风险提示:海外政策的不确定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stock003/post/20251022/%E5%AE%8F%E8%A7%82%E7%BB%8F%E6%B5%8E%E4%B8%93%E9%A2%98%E7%A0%94%E7%A9%B6%E5%8D%81%E4%BA%94%E4%BA%94%E7%9A%84%E4%B8%89%E6%9D%A1%E7%BB%8F%E6%B5%8E%E7%BA%BF%E7%B4%A2-%E5%AE%8F%E8%A7%82%E7%A0%94%E7%A9%B6%E6%8A%A5%E5%91%8A-_-%E6%95%B0%E6%8D%AE%E4%B8%AD%E5%BF%83/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