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报 当缩量不期而至 --知识铺
缩量,是近期许多A股投资者的直观感受。
参考中泰证券上周发布的报告统计,上周多个宽基指数的交投均出现减弱:沪深300指数日均成交从9月约6629亿元降至约6500亿元;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盘股与小盘股指数的成交降幅分别为10%与12%;创业综指、科创综指的日均成交额更是较9月大幅下降20%、13%。
截至10月20日,A股成交量已经连续3个交易日位于2万亿元下方,难道观望的氛围开始露头?
缩量是作为整体的结果,但如果进一步细分,则会发现不同资金的分化。
华泰证券的研报中提到交易型资金和配置型资金的不同动作。比如交易型资金热度出现了回落的态势,上周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边际回落至9月初水平,以小单交易统计的散户资金转向净流出137亿元。此外9月底以来,融资余额净流入速率显著放缓,上周再度转向净流出,融资活跃度环比回落至11.0%,虽仍在2016年以来高位水平,却是2025年9月以来最低值。
**但配置型资金流入意愿却出现回升。**比如公募基金仓位自8月中旬后,首次出现回升迹象。此外,以EPFR统计的主动配置型外资上期(10月8日-10月15日)净流入7.8亿元,单期净流入规模创2025年以来新高。
国金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主动偏股基金仓位继续回升,ETF延续被整体净申购,ETF和北上的买入共识度、两融和龙虎榜的买入共识度均有所回落。
华创证券报告中提到的观察结论是,**剩余流动性已度过最迅猛上行阶段,**充裕程度或很难再次加强。因为从数据层面来看,9月M2同比8.4%(8月8.8%),剩余流动性从8月2.8%小幅回落至2.4%,已经出现了边际缩减。虽然当前的回落可能是偶发性、一次性的,但若从6-12个月的视角来看,8月M2高点8.8%距离近5年均值9.5%已较接近,剩余流动性或已走过最迅猛上行阶段,后续剩余流动性扩张的斜率或逐渐趋缓,未来一年内若信贷明显抬升,则剩余流动性或拐头向下。这也意味着在过去一年推动市场的主逻辑可能正在发生边际变化。当下流动性仍然是宽裕的,但宽裕程度可能并未继续显著扩张。这意味着未来估值扩张可能受限,但牛市并未终结,核心驱动力将转向EPS。
除此之外,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或许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成交量的变化。信达证券的报告中提到,“流动性-政策面-基本面”构成决定股市大势走向的三位一体框架。从本轮行情的走向看,流动性负责让牛市走下去(今年以来尤其是7月以来的A股行情主要由机构贡献,散户贡献不大),政策面负责让牛市慢下来(增量政策的信号仍需继续观察),基本面负责为牛市积蓄更多力量(PPI由负转正的力量正在积蓄)。当前A股存在慢牛的基础,对快牛的支撑并不强,快牛转为慢牛是大概率事件。
所谓“缩量”,其实是个相对描述——相对于节前连续多个超2万亿元成交额的交易日,当下的成交量确实呈现了“缩量”的特征。然而,拉长周期看超2万亿元成交额本就不是市场的常态,而是明显赚钱效应下才有的少数情况。
有分歧、有波动,有反复,长牛与慢牛更需要理智与思考,而不总是亢奋与激情。
参考报告
《资金透视,交易型资金小幅降温》,华泰证券,2025年10月
《如何看待本周A股市场缩量调整?》,中泰证券,2025年10月
《业绩,高波震荡中的试金石》,华创证券,2025年10月
《个人ETF仍是主要增量,两融整体净流出》,国金证券,2025年10月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stock002/post/20251020/%E8%AF%BB%E7%A0%94%E6%8A%A5-%E5%BD%93%E7%BC%A9%E9%87%8F%E4%B8%8D%E6%9C%9F%E8%80%8C%E8%87%B3/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