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海——美股宏观策略周报

  政治周期:美国国内政治转向与全球外交格局变化

  美国正经历长达十几年的“向右转动”周期,是对1992年冷战结束后33年发展方向的反向矫正。冷战后欧美因外部威胁消除后,广泛出现自满情绪,国内在性别、移民、福利等意识形态及政策上的一些争议性议题逐渐凸显,尤其在持极端保守立场的基督教群体眼中,此类社会变化已趋近于堕落,偏离了传统价值观的轨道。保守人士如Charlie Kirk等在过去十年以来致力于推动回归清教徒立国之本,体现美国例外主义。美国对旧约重视远超欧洲,因此犹太人在美国地位较高。以特朗普为首的MAGA阵营与以色列关系密切,包括迁都耶路撒冷、偏袒内塔利亚胡打击哈马斯,这是意识形态上“向右转”的体现。特朗普执政风格并不优雅,类似历史上的麦卡锡主义。虽然必要,但是如果做过头的话,不排除将来被历史清算。特朗普下台后,若万斯接任并执政八年,美国政治转向有望完成大半,但之后可能迎来民主党上台的反向纠偏,这就是我们预测的美国政治大周期。

  当前政治矛盾激化导致政府关门,特朗普试图裁掉政府内民主党人士,但遭遇了联邦法官阻挠,官司或需最高法院裁决,短期双方拉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信心。

  2026年11月将进行中期选举,特朗普对此有强烈的危机感,毕竟在此之前如果出现经济衰退、战争动乱,可能影响特朗普在国会中保持优势地位,导致其执政后两年成“跛鸭总统”。因此特朗普迫切希望完成关税谈判,从而吸引外资、提振就业与经济发展,目前存在操之过急的情况。

  冷战后全球享受和平红利,欧洲军费下滑、北约存在感减弱;而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多国在美国压力下提高军费,右翼政党在选举中获取更多优势,如英国爆发游行抗议左派首相。

  过去30多年经济全球化推动产业链全球优化,美股回报远高于历史水平。但也导致美国贫富分化加剧、国债失控。且供应链安全成为隐忧: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短缺、近期稀土战争加剧欧美日韩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我们认为:供应链长期将脱钩,但短期会以“温水煮青蛙”的温和方式推进。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后,特朗普未获诺贝尔奖,我们猜测若未来一年内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特朗普在2026年大概率获奖。

  中美博弈与贸易谈判

  近期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导火线在于:美国商务部出台“50%规则”,延伸制裁范围至中国公司的子公司。此外,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给中国企业造成困扰。而中国也出台了反制措施,中国近期未购买美国大豆,对美国农民形成巨大压力。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