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已经逐步完善了建立一个选股模型,当然这些思考也是之前文章的一些升级。

以情绪周期作为大分析框架,以形态和关键节点作为筛选切入点。

情绪周期的框架,其实是比较简单的。

一、关于情绪周期的再思考

有的人喜欢把情绪周期划分成多个阶段:发酵——分歧——一致——退潮。我之前也喜欢这么分析。

其实说到底,情绪周期只有两个阶段:分歧与修复。

以过去一周为例,

9月22日,情绪温度为55度,定义为“弱反弹”,其实也是“分歧”;

9月23日,情绪温度为28度,定义为“大分歧”,其实就是“分歧”;

9月24日,情绪温度为100度,定义为“强势反弹”,其实就是“修复”;

9月25日,情绪温度21度,定义为“冰点”,其实也是“分歧”;

9月16日,情绪温度19度,定义为“冰冰点”,其实也是“分歧”。

说到底,市场一般处于“修复”与“分歧”之间:分歧多了就会修复,修复多了就会分歧。

高潮是修复的一种极致情况,冰点是分歧的一种极致情况。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阐述过情绪周期冰点选股的理论。

比如近期的龙头凯美特气,就是9月19日,情绪冰点时候的大长腿二波,后面也走出了比较好的赚钱效应。

冰点选股,是一种市场极致分歧的状态。老周期的龙头结束结束,新周期的新龙诞生;可以看到,9月19日这天,老龙头卧龙电驱、首开股份跌停。

把握情绪周期的规律——“分歧多了就会修复,修复多了就会分歧”。

二、关于龙头的再思考

做了这么多龙头之后,总在想,我们能不能提前一天发掘龙头。

当然,这种发掘,是建立在情绪周期的基础上的,我们需要找龙头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