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戒指的传感器技术解析 -- 知识铺
我就是喜欢这些科技产品,最早尝鲜的就是2011年出现的,jawbone。可圈可点的尝鲜后,陆续入手了不同的智能穿戴设备。比如2016年第一代Apple watch s1出来的时候就尝鲜了。今天就好好掰扯下,又一个“新品类”智能戒指。
在讲智能戒指之前,可以和各位大大讲下这个品类的约束。对于一个新品类而言,除了科技成分的配套之外,还有制造工艺上的约束,以及智能戒指面临的最大挑战 —— 体积。
科技成分的配套
一款智能设备必须依托与其底层可以支持的芯片和架构,就如一个电脑,如果运行的是一款大型的3A游戏,那没有显卡、没有内存是无法支撑它运行的。智能戒指也是一样,不过好在2014年小米推出智能手环,让这个品类成为了消费级产品,上游厂家也纷纷投入更多的资本和研发。时至今日,一款智能穿戴设备会使用到的传感器也分为以下。
三色灯传感器
行业中也有不同的叫法,有叫生命传感器、光学心率传感器、心率血氧传感器、PPG传感器、光电容传感器,无论哪种叫法,其本身的原理都是通过一束(或多束)光,不同频率的发射出去,通过皮肤的反射,在到接收光源的传感器上,然后判断其光返回的衰弱情况“计算”出生物的心率、血氧,所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心率、血氧的数值同时存在在一个智能设备上,那么大概率就是采用了“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的原理来进行采集。而这种原理也导致了一定的弊端,例如:前段时间的新闻智能手表,检测出火腿肠的心率血氧。
体温传感器
相信大家经历了3年的口罩时期,都会有“额温”测量的尴尬时刻。而在智能穿戴上的应用,则到“电阻”级别,当人体体温基本恒温在36~37度之间,此时电阻数值会恒定在一个范围值,当智能穿戴设备根据一定规则(例如时间周期)发出指令后,就可以通过其电阻率“计算”出这个电阻对应的温度。而这个过程影响的温度则非常多,例如体表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南方温度到达40度也不是鲜有的事情。此时_电阻则出现了各种偏差_。哪怕室温恒定在25度的情况下,手部、手臂前肢也会因为血液流通的情况,和实际体温偏差甚远。此时通过“算法”来进行补充,也只能弥补一部分不足。无法达到医用级别的标准。
加速度传感器
在初中物理中已经有“加速度”的概念,而今天也已经出现了“电子加速度传感器”的技术。当人体(也可以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会被传感器所识别,根据不同的运动,这些加速度的曲线(或者颗粒)也会不同,通过微型计算机(MCU)的识别技术,可以将这些不同曲线的加速度散点识别成不同的运动。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现象是,当佩戴着Apple watch的时候,你无任何针对watch的操作而去骑单车,此时watch会判断你的位移的速度,加上手腕部位的加速度散点而询问“你是否正在骑行”。那么各家厂家的算法模型是否足够多的样本量,则决定了这个“识别技术”是否可靠。
全球定位传感器
无论是GPS还是北斗,应用在智能穿戴上的定位传感器都非常局限。其原理是通过发射信号,通过计算2颗或以上的卫星距离而得到设备所在位置与卫星距离,从而得到其设备在地表的三维位置。不难想象,为了运作这一系列的动作。至少需要信号发射、信号接收、电源、计算,来支持。也正因如此,在智能穿戴中,真正使用到定位传感器的设备也是只应用在特定场景之下的居多。例如户外的三防智能手表。
触摸传感器
如果一个智能手表配备了屏幕,你觉得它提供触摸的功能“所见即所得”的交互,你会觉得顺理成章。而如果是一个没有屏幕的智能戒指呢?通过点、长按、不同角度的滑动,产生不同形态的电容触发。形成电信号,给到微型计算机(MCU)指令,再通过蓝牙及其它的通讯能力将电信号给到具体的设备端,达到“遥控”的目标。虽说描述非常长,但实际原理和AC开关的触发原理几乎是一致的。
NFC通讯(芯片)
虽然NFC(近场通讯)并不属于传感器级别,但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并且容易应用的,而且还低成本的技术。它的原理是两个设备靠近,通过无线电波进行少量数据的数据交换。而我们日常使用中的门禁卡就是相似的原理。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现,NFC的是区分主端和从端的,主端一般作为读取充端的数据为主,根据使用场景的区分,可以在支付设备中作为“身份凭证”作为信用卡的替代。在智能家居中可以作为“指令凭证”作为满足某一特定场景下的指令,例如:预设好“指令”后,手机靠近NFC贴片,触发“指令”,智能家居开关窗帘。
除了上述的传感器外,事实上已经在商用民用级别的传感器还有非常多。例如:气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其设备所在海拔,对于登山爱好者几乎是人手一件;霍尔传感器,在耳机中应用得比较多,摘下停止,戴上开始。环境光传感器,通过识别环境光决定屏幕亮度。
基于以上,我们来进一步分析智能穿戴中的新品类智能戒指,到底应用了哪些传感器。又有哪些玩家在应用这些传感器中得到了突破。
Beyoung智能戒指
一个在国内小众的智能穿戴公司的智能穿戴产品。在没有接触到智能戒指品类之前,我一直认为智能戒指因为体积上的约束,无法将功能和功耗作出平衡。功能拿二级医疗认证的夹指式心率血氧仪来做横向对比(原理一样),Beyoung智能戒指的数据在10次测试的过程中,只有1次偏差超过1%(Apple watch10次4次3%以上)。
在场景功能上,Beyoung智能戒指,BYring也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的算法,增加了体感游戏,对于减肥健身的人群来说既考虑功能的实用性,也考虑了使用场景。在功耗方面,被电子产品充斥着的环境中。如果一个设备无法做到持续运行超过3天都会被诟病。例如Apple watch必须1天1充,很难做到2天1充一样。而Beyoung功耗做到了这个品类的佼佼者的级别,哪怕打开24小时检测的功能也能运行超过3天,关闭时则可以长达7天之久。所以我断定这个品牌在功耗、功能、效率上都是这个品类的佼佼者。
Ringo
因为一直在关注新品类,而在众筹网站的kickstarter里的ringo也是让我耳目一新。除了常规的心率、血氧、睡眠外,ringo上做到应用级别的是触摸控制。通过app的设置定义戒指上的触摸能力。例如翻开短视频、拍照、播放/暂停音乐。如果戒指戴在食指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容易操控的,我特定去门店体验了魅族的MYVU,能做到那种触控级别的话,则足以媲美大牌了。
Soxai Ring
在2022年的时候关注到的日本品牌,可以通过“体温传感器”加上女士自己设置的生理周期,作出判断,女性是否在排卵期。进而提前6天的情况下给出相应的提醒。也会因为昼夜交替的过程中,评判用户属于那种类型的“动物”,而给出一些建议。不难想象,生理期是极其个人的,每一位女生的情况都不同,加上前述所说的“误差”,双重叠加之下,数据也仅供参考。但有一天算法的进一步精进、传感器的进一步精准。那么这个应用场景一定是成立的。
最后,其实还有Oura、QuzzZ这些牌子,原理都一样,但性价比不高。那么,你会为了哪一个新的科技产品买单呢?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ecg/post/20240419/%E6%99%BA%E8%83%BD%E6%88%92%E6%8C%87%E7%9A%84%E4%BC%A0%E6%84%9F%E5%99%A8%E6%8A%80%E6%9C%AF%E8%A7%A3%E6%9E%90--%E7%9F%A5%E8%AF%86%E9%93%BA/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