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是心脏不正常跳动这一类疾病的总称。一般须在发病时捕捉到心电图才能具体诊断。心律失常的分类有很多,可以根据心室率的快慢分成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以根据异位兴奋点的位置分成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的诊断步骤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最有效,也最便捷的方法。具体来说,诊断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计算心率:心电图机通常的走速为25mm/s。心率=300÷大格个数,或=60000ms÷(40ms×小格数)。

  2. 观察P波、定心律:需要关注以下5个要点:“P"波波型特点是否正常?正常P波表现为:Ⅰ、Ⅱ、aVF、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随便。“P"波时间应﹤0.12s。

  3. 观察qRs波:qRs波代表心室的兴奋,如果QRS波群畸形较宽,可能是室上兴奋伴束支传导阻塞,或模糊室内传导,或心室本身的性心律。

  4. 观察ST-T:ST段压低>,T波改变为<l/10R波、负正双向、倒置,这些变化可能表示心肌缺血。

  5. 测量两个间期(P-R,Q-T):这两个间期的长度可以帮助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

心电图在各种心律失常中的表现

  •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率大于100次/分。
  •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小于60次/分。
  • 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前出现,P′波形状和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均大于0.12s。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多为120-220次/分,P’波形态异于窦性P波。P′-R间期均大于0.12s。房颤:窦性P波消失,出现房颤波,频率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等。
  •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多大于0.12秒,其前没有相关P波,T波常与主波方向相反。室性心动过速:连续三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在100-250次/分,QRS波群一般宽大畸形,但偶尔可出现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室颤:形态振幅间隔绝对不规则的振颤波,频率在250-500次/分。
  • 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传导阻滞可出现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与心室脱漏。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叫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房率比室率快,心室心律可由交界区起跳维持。

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动态心电图可以将人体心脏的活动情况以及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进行持续的长时间的记录以及信息的及时采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在于提高了短暂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并且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总的来说,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