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知识比较简单,是由于很多同学留言说以前将的有点不是太懂,需要从简单讲起,为了照顾没有接触过相关业务的同学,今天讲一讲比较基础的知识点。

电商购物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你通过电商平台买东西->你付钱>卖家发货>你收货

一次开心的购物就这样完成了!但是钱到底怎么流转的呢,或者说怎么到商家的呢?银行在这其中又承担了什么角色呢?

在上图中,商家看起来是收到钱了,但是这笔钱商家还不能提到自己的卡里,或者说只能看不能用!到等一段时间才能用(可能是几个小时、也可能是1天、也可能是几天)为什么会这样?

最主要的原因是你付的钱实际上是信息流,真正的资金流需要清算、结算。比如上图,客户付钱的时候是招商卡,而商户收款卡是建行卡,那么站在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角度上分别是怎么收钱和付钱的呢?对,就是清结算!

清算和结算

银行和银行、银行和特约机构(银联、网联)、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一般会在下一个工作日进行清结算操作。

清算=算账

资金在银行体系里面流转,需要计算应收和应付之间的互相抵销情况,得出最终应该付款多少、收款多少。

结算=转账

执行清算的结果,利用金融工具完成相关交易的支付,比如大小额支付、超级网银等金融工具将所需要结算的钱转账出去。

在英文里面,结算和清算分得比较清楚,结算是 Settlement,清算是Clearing。清算关注资金的流动,主要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或者银行内部分支机构之间的流动。结算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打钱动作。

余额方向

假设招商银行的客户和建设银行的客户相互转账,当日招商银行向建设银行转账的金额为X元,建设银行向招商银行转账金额Y元。

招商银行向建设银行转账时

招商银行的会计分录:

借:客户存款X元

贷:待清算-建设银行 X元

建设银行的会计分录:

借:待清算-招商银行 X元

贷:客户存款X元

对于招商银行,客户存款属于银行的负债,客户转账出招商体系,相当与对客户的负债减少X元,但是这部分钱是要付给建设银行的,因此这时候待清算-建设银行科目是应付科目,我们暂时可以认为也属于负债类,因此相当于是建设银行的负债增加X元。负债一增一减,会计恒等式是平的。

对于建设银行,客户收到招商银行转入的X元,相当与客户的负债增加了X元,但是这部分钱是要要向招商银行收的,因此这时候待清算-招商银行科目是应收科目,我们暂时可以认为属于资产类,负债增加资产也增加,会计恒等式是平的。

建设银行向招商银行转账时

建设银行的会计分录:

借:客户存款Y元

贷:待清算-招商银行 Y元

招商银行的会计分录:

借:待清算-建设银行 Y元

贷:客户存款Y元

同理,在建设银行侧,需要向招商银行付款Y元,在招商银行侧,需要向建设银行收款Y元。

综上呢,我们发现招商银行需要向建设银行付款X元,收款Y元;建设银行需要向招商银行付款Y元,收款X元。

假设 X>Y时

招商银行:

需要付款的金额大于要收款的金额,这时候还需要向建设银行付款金额为X-Y元,因此待清算-建设银行科目体现为负债类,余额方向记在右边。

建设银行:

需要付款的金额小于要收款的金额,这时候还需要向招商银行收款金额为X-Y元,因此待清算-招商银行科目体现为资产类,余额方向记在左边。

因此这类科目被称为“资产负债共同类”,不同的时间点表现为不同的性质(资

产或负债)。一般情况下称为“待清算-XXX”科目。主要看应付应收金额的大小决定余额方向。

行内转账

上面章节说明了通过“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来实现两个银行之间的转账,而行内转账其实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具体进一步细分为“辖区内转账”和“跨辖区转账”,其处理过程有所区别,分别说明如下。

辖区内转账

假设招商银行杭州分行有4个网点,各个网点需要进行转账,则会出现类似于下面的场景:

各网点只要算清楚自己应付多少或应收多少就可以,而这个计算同样是利用“待清算辖区内往来”科目。各网点之间按照自己记账的实际情况进行清算即可。

跨辖区转账

我们假设辖区为一个银行的市级分行。

以前系统还没有集中的年代,各地区间信任度不足,这就需要有一个跨辖区的处理机制。通常每个辖区都设置一个对外出口,称为清算中心。

那我们要实现跨辖区的清算,就需要在每一个下的清算中心,设置与辖区清算中心往来科目

但是这样会有一个问题,如果辖区非常多,那就会出现一个庞大的网状结构,管理起来很不方便,还容易出现错乱。因此后来演化成树状结构,形成了一个三级清算体系:即二级清算中心->一级清算中心->总行清算中心。

所以在银行体系中,通常采用下级行都往上级行存一笔钱,用作备付金的模式.

假设A省的一个网点的a客户,向B省的一个网点的 b 客户转账,需要跨二级行(经过二级行辖区内清算中心和一级行清算中心),跨一级行(经过总行清算中心),即资金按照如下顺序进行转移:

A省核算网点→A省二级行清算中心→A省一级行清算中心→总行清算中心→B省一级行清算中心→B省二级行清算中心→B省核算网点。

其中资金转移的方式即是通过备付金机制,下级行向上级行存放一笔钱来进行转移(当然,在二级行内即辖区内,是通过“待清算辖区内往来”进行清算)。

如果不是跨省转账,即在 A 省内部转账,则不需要经过总行清算中心

例如,由A省的X二级行的网点,转账到A省的Y 二级行的网点,则资金转移顺序为:

A省X二级行核算网点→A省X二级行清算中心→A省一级行清算中心→A省Y二级行清算中心→A省Y二级行核算网点。

备付金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信任的问题。而实际上,对于银行内部来说,因为目前是数据集中的体系,已经没有了信任问题,因此也可以取消备付金模式。行内转账的清算可采取“辖区内转账模式”,而不通过备付金模式。但是清算中心不能去掉,因为涉及到跨行转账。

跨行转账

开头我们就用跨行转账作为例子,实际上跨行转账的细节还有很多,那我们用一幅图来结束今天的内容吧。

跨省跨行转账

步骤说明:

①招行核算网点:“客户存款”→“待清算辖区内”。

②招行清算体系:“待清算辖区内”→“待清算往账”。

③建行入账过程。

④央行清算体系:收到建行回执后,“招行存放备付金”→“建行存放备付金”。

⑤招行清算体系:收到央行回执后,“待清算往账”→“存放央行”。

可以看出,银行跨行转账的本质就是各家银行都在央行存了一笔钱,用于解决银行之间的信任问题。

本文由 @东边有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