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家豪伊特因担忧失业问题呼吁监管人工智能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拿大经济学家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因担忧人工智能(AI)对就业造成破坏性影响,呼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他强调,人工智能虽然拥有“惊人的潜力”,但也有“摧毁其他工作岗位或取代高技能劳动力的巨大风险”,并指出这是一个冲突,必须通过政府干预和监管来解决,因为“在不受监管的市场中,私人激励无法以对社会最佳的方式解决这个冲突”。他将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比作过去的技术革新时期,如1990年代的电信繁荣、电力和蒸汽动力的兴起,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但也坦言尚无具体解决方案。123

豪伊特与其他两位诺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和乔尔·莫基尔的研究强调了“创造性破坏”理论,即新技术的出现既推动经济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旧有岗位和企业的消失,因此需要有科学的政策设计、健全的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来缓冲因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尤其针对人工智能,豪伊特呼吁防止科技巨头垄断创新生态,强调政府应制定前瞻性法规、强化反垄断执法、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创新,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监督技术伦理,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社会福祉。34

此外,豪伊特和其他获奖经济学家提出,要保障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必须平衡创造与破坏、开放与稳定、进步与公平,同时要防范AI带来的劳动市场风险,积极管理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市场结构性变化。56

综上,豪伊特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基于其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刻研究,公开呼吁政府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以应对其带来的失业风险和社会挑战。13 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