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COO上任后首次到华走访“果链”,九成制造采用可再生能源苹果 --知识铺
“要加速实现苹果公司2030年全产业链碳中和的目标,供应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今天,我们宣布苹果供应商在中国启动10亿元人民币的新能源基金,希望借此推动供应链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助力苹果碳中和目标的达成。”10月14日,苹果公司COO(首席运营官)Sabih Khan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谈道。
苹果公司COO Sabih Khan 与瑞声科技董事长潘政民参观瑞声科技位于江苏常州的均热板模组生产工厂
“果链”是苹果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合作伙伴,更是苹果产品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中国制造业领域,因苹果对供应链生产制造、创新研发等环节的深度参与,其合作模式常被视为双方共同推动产业升级的典范。
14日,Sabih Khan参观了“果链”企业瑞声科技位于江苏常州的iPhone 17 Pro系列产品均热板模组生产工厂,以及蓝思科技(29.440, 0.15, 0.51%)位于江苏泰州的iPhone 17中框生产线。
这是Sabih Khan上任COO后,首次到华走访“果链”。今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Jeff Williams卸任COO一职并由Sabih Khan继任。此次人事交接系该公司长期规划的领导层继任计划的一部分。
瑞声科技董事⻓潘政⺠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瑞声与苹果合作了17年,自iPhone 4开始,每一代机型都参与了开发,瑞声与苹果的主要产品线均有合作,合作项目在国内已有9个研发和制造基地,总投资高达15亿美元。在合作中,双方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在苹果和瑞声的共同努力下,瑞声已经建成了首条全自动化的超薄均热板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iPhone 17 Pro 系列产品。
苹果公司COO Sabih Khan 与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参观蓝思科技位于江苏泰州的 iPhone 17 中框生产线
蓝思科技董事⻓周群⻜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苹果和蓝思科技的合作开始于19年前。当时,蓝思科技为第一代iPhone提供玻璃面板,而现在,蓝思的业务已经覆盖了iPhone、Apple Watch、Mac和Apple Vision Pro等多条产品线。
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两家果链企业不遑多让。瑞声科技已经加入苹果的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零废弃物项目及清洁水项目等,并积极采用多种类的回收材料。以瑞声科技常州工厂生产的iPhone 17 Pro 系列产品超薄均热板为例,整个生产环节已经实现了使用100%回收铜材料。
而蓝思科技在中国也已经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为苹果生产供能,其阳极工序的中水回收率达到80%以上,并已有5个园区获得UL废弃物零填埋认证。
苹果公司方面还在当日透露,其在中国超过90%的生产制造现已采用可再生能源,逾百家供应商共同促成了这一进展。这一里程碑的达成,源于公司与供应商长达十年的紧密协作,双方正稳步推进到2030年前实现所有苹果产品生产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据介绍,苹果供应商启动的上述10亿元的新能源基金,旨在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基金”完全由苹果供应商主导,并计划到2030年为中国电网新增100万兆瓦时的清洁电力。
苹果方面介绍,这项全新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基金由中金资本与华能投资联合发起,苹果电池供应商ATL作为锚定投资者参与,包括鹏鼎控股(49.170, 1.69, 3.56%)、苏州东山精密(62.510, 1.51, 2.48%)、鸿海精密及裕同科技(26.240, 0.59, 2.30%)等在内的多家苹果供应链企业已完成投资入股。
自2015年启动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以来,苹果持续分享专业技术与实践经验,助力供应链伙伴为其生产制造获得经济高效的可再生能源。2018年,苹果设立首支中国清洁能源基金,该基金成功超额完成在中国14个省份开发逾1吉瓦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目标。今年初,苹果公司发起第二支中国清洁能源基金,总投资额达7.2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ai002/post/20251015/%E8%8B%B9%E6%9E%9CCOO%E4%B8%8A%E4%BB%BB%E5%90%8E%E9%A6%96%E6%AC%A1%E5%88%B0%E5%8D%8E%E8%B5%B0%E8%AE%BF%E6%9E%9C%E9%93%BE%E4%B9%9D%E6%88%90%E5%88%B6%E9%80%A0%E9%87%87%E7%94%A8%E5%8F%AF%E5%86%8D%E7%94%9F%E8%83%BD%E6%BA%90%E8%8B%B9%E6%9E%9C/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