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最佳实践案例深度解析

1. 交通基建行业:灵筑智工——中关村科金×宁夏交建

企业价值:工程技术文档智能体实现综合提效80%,知识问答智能体显著降低学习门槛,投标场景智能体帮助扩大营收、降低成本,实现了“AI读文件、懂规范、用软件、控设备”的全链条赋能。

2. 金融行业:商户智能审核助手——中国工商银行×阿里云

创新亮点: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Owen-VL-Max多模态大模型,具备复杂的图文推理能力和卓越的跨模态生成与创作能力,实现多模态交叉验证。

3. 医疗健康行业:医保小智——中关村科金×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创新亮点:面向医保服务的垂类大模型,基于政策法规、经办规程、历史工单与多模态业务数据训练,支持政策解读、待遇经办、投诉处理与远程交互等高频需求。

企业价值:实现“一站式、全网通办”,将“难找、难懂、难办”转化为可指引、可办理,线上渠道覆盖偏远与行动不便人群,显著缩短等待时间,投诉率明显下降。

4. 汽车行业:阿里云×零跑汽车

创新亮点:基于阿里云百炼平台实现大模型落地零跑座舱,支持开放式语音交互,用户可与智能座舱进行自然、连贯的多轮对话,结合企业知识库和互联网知识库满足多元化需求。

企业价值: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形式问答模式,支持语音调用通义万相实现秒级作图,提升娱乐互动体验,构建开放、可扩展的大模型应用架构,降低创新门槛与成本。

5. 能源工业:光明电力大模型——百度智能云×国家电网

创新亮点:国内首个千亿级多模态电力行业大模型,参数可达千亿级别,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态数据的融合分析。

企业价值:在电网规划方面实现“同步配电”,辅助业务人员精准诊断过载问题;在电网运行方面快速生成负荷转换策略,提高决策效率;在电网运维方面自动生成设备“体检报告”。

6. 娱乐行业:可灵AI——亚马逊云科技×快手

创新亮点:基于快手自研多模态大模型“可灵”“可图”,提供从文字、图像到动态视频的自动生成能力,支持多语言输入满足全球需求。

企业价值: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一站式创作能力,显著提升创作效率并降低成本,缩短制作周期的同时产出接近专业水准的内容,已服务小米、百度、BlueFocus等知名客户。

7. 企业服务:智能陪练解决方案——中关村科金×得助智能

创新亮点:采用DeepSeek思维链技术确保陪练对话的真实和逻辑,内容生成效率极高,15秒生成一份考卷,剧本搭建提效76%。

企业价值:提供多维度精准评估体系,准确率高达92.1%,在具体实践中实现客服试岗时长缩短50%,首月话术违规率降低24%,显著提升培训效果。

8. 互联网行业:Chaterm——合合信息×AWS

创新亮点:将AI Agent能力直接嵌入终端,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与双模式操作,既能辅助生成命令,也能自动规划执行任务。

企业价值:解决大规模云环境下批量操作繁琐、故障排查复杂和安全管控困难等痛点,支持运维知识共享、操作审计、权限管理等企业需求,形成组织级运维知识库。

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在不同行业也会有所区别,根据它的生成式特性,在企业服务中有如下核心高价值的应用场景:


1. 从单模态到多模态融合

各行业最佳实践普遍实现了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深度融合分析。如工商银行的商户智能审核助手能够处理百万像素级的高清图像、极端宽高比的文档,保持极高的信息提取精度。

2. 从通用模型到行业垂直大模型

各行业纷纷构建专属垂类大模型,如交通基建领域的“灵筑智工”、电力行业的“光明电力大模型”、医保服务的“医保小智”等,这些模型在专业术语理解、行业规范掌握方面表现卓越。

3. 从工具应用到智能体生态

生成式AI正从单一工具应用向智能体生态演进。中关村科金的灵筑智工平台构建了4个解决实际痛点的“智能体”,分别负责知识问答、文档生成、核算报表和投标场景,形成完整的智能体生态。

4. 云端协同与高效算力利用

各案例均充分利用云原生架构实现高效算力利用。生数科技的Vidu视频大模型通过百度智能云实现资源分配率96%以上,资源利用率95%以上,有效训练时长达到99.5%。

以上四个趋势都反映了AI应用逐步深入到业务场景中,从单点突破到智能体生态的情况。从使用通用大模型,到拥有私域数据后进行模型训练成为行业垂直大模型的趋势。


三、企业价值实现的多维度体现

1. 效率提升显著

各行业案例均实现显著的效率提升:交通基建行业文档生成效率提升80%,金融行业审核效率大幅提升,医疗健康行业等待时间明显缩短。

2. 成本优化明显

通过自动化流程替代人工操作,企业实现人力成本的大幅降低。娱乐行业的内容创作成本显著下降,企业服务的培训成本有效控制。

3. 风险控制加强

在金融、医疗等高风险行业,生成式AI通过多模态交叉验证、合规性检查等功能,显著提升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4. 用户体验改善

各行业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大幅改善最终用户体验,如汽车智能座舱的对话式交互、医保服务的便捷办理等。


四、AI落地的隐形战场:如何化解“人的阻力”

当然AI 的落地也非一帆风顺,也会出现阻力,主要的阻力是人,这主要体现为:

1、“替代焦虑”与技能恐慌:一线员工担心AI会成为“夺走饭碗”的对手,而非助手。特别是工作内容重复性高的岗位,这种不安全感最为强烈。

2、“权力稀释”与价值重构:中间管理层和部分专家依赖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信息差来确立自身价值。AI的透明化和高效化,使得这种传统价值受到挑战,他们担心权力被架空。

3、“变革惰性”与路径依赖:固有的工作流程虽不完美,但已为全员所熟悉。切换到新模式需要学习成本,并伴随不确定性,因此“老办法更稳妥”成为普遍心理。

这些硬性阻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演变为各种“软抵抗”:数据接口“意外”难以打通、业务流程“恰好”存在堵点、试用时抱怨“体验不佳不如人工”……其根源都在于动力不足,甚至心存抵触。

基于以上的人的阻力问题,我们需要给AI重新定位,并且需要企业的一号位对AI 应用的普及的价值的坚定:

1. 定位为“协作者”与“赋能者”,而非“替代者”

交通基建“灵筑智工”:它被设计为“数字员工”或“智能助手”,核心目标是帮助工程师从繁琐的文档编写、规范查询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方案设计和决策工作。它不是在取代工程师,而是在增强工程师的能力。

企业服务“智能陪练”:它并非要取代培训老师,而是作为永不疲倦的陪练,让新员工能够无压力地反复练习,快速提升技能。最终评价是“已经全面超越了培训老师”,这恰恰证明了它将人类老师从重复性训练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复杂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指导。

2. 聚焦“人机协同”,保留人类的最终决策权

金融“商户智能审核助手”:AI负责完成最繁重的信息提取和交叉核验,将疑似风险点高亮提示给审核人员。最终的决策权仍然在人手中。这样,AI成了审核人员的“超级外挂”,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不是剥夺他们的工作岗位。医疗“医保小智”:AI处理大量的政策咨询和流程预审,将复杂、特殊的案例转交给人工处理。这实际上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让专业的经办人员能够专注于解决更棘手的问题,提升了整体服务质量和员工成就感。

3. 通过实际价值赢得信任,化解中间层阻力

当AI能够帮助中层管理者更快速、更数据化地做出精准决策时,他们的阻力就会转变为动力。例如,能源电力大模型为电网调度员提供负荷转换策略,这并没有削弱调度员的权威,反而凭借更强大的分析能力,增强了他们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让他们在复杂局面下更能体现专业价值。

4. 顶层设计与企业文化转型并重

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往往伴随着系统的培训、清晰的转型路径规划以及激励机制的调整。企业通过宣传“AI+人”的最佳组合模式,让员工明白,未来的竞争力不在于抵制技术,而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放大自身价值。

总之AI是大势所趋。这些最佳实践案例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展示了技术的可能性,更在于它们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范本,告诉我们如何有智慧地引导这场变革。

最终,成功的AI落地,是一场关于“信任”和“成长”的组织进化。它要求企业将技术部署与组织发展、员工成长紧密绑定。其目标不是用机器取代人,而是让普通人能做出非凡的业绩,让专业人才能聚焦于真正的创新与复杂决策

当员工亲眼看到AI是如何帮他们摆脱繁琐、提升效能、并创造出新的成长空间时,阻力便会化为动力,共同推动企业驶向智能化的未来。

往期AI+数据历史热门文章:

AI 数据治理3 大核心策略 + 4 大技术抓手

湖仓数据模型:设计与治理的深度剖析

解锁数据新动能:从统一数据治理迈向企业级Data Agent

AI 时代下湖仓一体的未来趋势:从技术融合到价值重构

用户行为数据治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密码

一文读懂可信数据空间,带你解锁数据新世界

大模型协助数据治理:解锁大模型的变革力量

往期AI大模型技术历史热门文章:

知识图谱:AI时代的知识密码

Text-to-SQL准确率破局之道:从基础优化到前沿技术

Deepseek+RAGflow 2个小时搭建text-to-sql的AI研发助手,真有这么神?

RAGFlow:一键搭建你的专属知识库

Deepseek+RAGflow 2个小时搭建text-to-sql的AI研发助手,真有这么神?

DeepSeek+扣子:10分钟搭建一个智能体

AI大模型应用技术栈:从底层到前沿的AI之旅

DeepSeek技术全景解析

中国-Al-Agent应用研究报告

大模型链式思维:解析Deepseek大模型的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