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构建AI叙事——关于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的五大核心争议

「添加微信:haohaodehhh」

免费获取原研报——免费加入经济金融资源群,领取外刊+外资研报

精华翻译

核心观点摘要

高盛基于2025年9月“Communacopia+科技大会”及近期企业AI长期产能公告,针对当前市场关注的“是否进入AI泡沫”问题,围绕AI应用落地、资本投入、能源支撑及市场环境四大维度,拆解五大核心争议。结论显示:消费端AI应用增速快于企业端,但变现滞后;企业端内部效率提升显著,外部营收转化仍弱;AI基础设施投入持续高增(2025-2027年超1.4万亿美元),但需利润池重构支撑长期回报;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或激增165%,能源基建需同步扩张;当前市场估值低于19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暂未出现全面泡沫信号。

争议一:消费端AI应用现状如何?用户习惯将如何演变?

1. 应用与变现:增速快但商业化滞后

• 用户规模:消费端AI应用渗透超企业端,OpenAI 2025年7月ChatGPT周活跃用户(WAU)达7亿,创历史新高,且用户性别、贫富地区使用差距持续缩小(18-25岁用户占比46%)。

• 使用场景:平台差异化显现——ChatGPT非工作场景占比70%(如信息查询),Anthropic的Claude 36%用于编码/计算类任务;同时,90%企业员工会用个人AI工具处理工作,但仅40%企业采购官方大语言模型(LLM)订阅,“影子AI经济”凸显。

• 变现进展:当前依赖专业版订阅(如ChatGPT Plus),2026年有望通过广告、电商场景规模化变现(如ChatGPT即时结账功能已接入Etsy、Shopify);但贝恩数据显示,2030年AI企业需2万亿美元年收入才能匹配算力需求,届时或存在8000亿美元收入缺口。

2. 用户行为变化:从“执行”转向“查询”,冲击传统搜索

• ChatGPT“查询类”指令(如“林肯之后的总统是谁”)占比上升,“执行类”指令(如生成文档)占比下降,显示对话式AI或开始分流传统搜索引擎流量。

• 头部AI聊天机器人用户粘性分化:全球及美国市场中,ChatGPT月活(MAU)、日活(DAU)均居首,谷歌Gemini凭借渠道优势位列第二,Anthropic Claude、Perplexity用户基数较小但场景更集中。

争议二:企业端AI落地现状如何?内部与外部应用有何差异?

1. 内部应用:效率提升显著,成利润率支撑点

• 核心价值:企业通过AI优化内容开发(缩短周期)、广告创意生成、库存管理等,实现降本增效——如IBM 2024年通过AI实现35亿美元年化 productivity savings,2025年目标提升至45亿美元,其中HR咨询工具AskHR解决94%咨询需求,IT支持人员配比从1/400优化至1/4000。

• 落地特征:大型企业(年收入超5亿美元)组织变革更快,CEO主导AI治理的企业ROI(投资回报率)更高;但MIT数据显示,仅5%企业能通过AI实现可衡量的利润影响,多数仍处试点(POC)阶段。

2. 外部应用:营收转化弱,部分行业面临颠覆

• 变现瓶颈:企业端AI尚未规模化转化为营收或市场份额,尽管企业级软件股因“AI颠覆预期”已大幅重估。

• 行业影响:

◦ 广告业:谷歌Performance Max、Meta Advantage+等AI工具或冲击1610亿美元广告代理利润池,同时加速170亿美元传统渠道(线性电视、印刷)预算向数字端转移;

◦ 电商/旅游:AI简化购物/旅行决策流程,依赖搜索流量、缺乏独特库存的中小平台或被绕过;

◦ 教育科技:AI辅导工具或冲击家庭作业、语言学习等细分领域,免费/低价产品挤压现有市场。

争议三:AI基础设施投入规模如何?长期回报如何支撑?

1. 投入现状:2025年激增,2025-2027年超1.4万亿美元

• 头部企业投入:美洲五大超大规模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甲骨文)2025年资本开支(CAPEX)预计达3810亿美元,同比激增68%;近期大额合作频现,如甲骨文与OpenAI 5年3000亿美元算力协议、英伟达对OpenAI 100亿美元投资+芯片供应。

• 长期规划:2025-2027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入预计超1.4万亿美元,其中微软、甲骨文等企业数据中心及GPU租赁成本占比高(如甲骨文或承担数百亿美元数据中心租赁费用)。

2. 回报挑战:需利润池重构,短期ROI有限

• 当前困境:AI基础设施投入已达数百亿美元,但变现规模仍小——微软Copilot年收入约20-30亿美元,Salesforce、Workday等SaaS企业AI相关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均不足20亿美元,仅为投入的极小部分。

• 长期支撑:需更多行业利润池重构(如广告代理、传统软件价值转移),若仅依赖现有商业模式,难以覆盖巨额资本开支。

争议四:长期AI部署需多少能源与基建支撑?

1. 电力需求:2030年或激增165%,相当于新增一个“前十电力消费国”

• 数据中心负荷:2025年二季度全球数据中心需求约62吉瓦(GW),AI占比13%;2027年预计达92吉瓦(AI占比28%),2030年或达137吉瓦,电力需求较2023年增长165%。

• 能源结构:美国60%新增电力需求需新建发电设施,其中天然气占60%、太阳能25-30%、风能10-15%;美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年增速1%,叠加整体电力需求增速升至2.5%(为1990年代以来最高)。

2. 电网投资:2030年需7800亿美元,较此前上调600亿美元

• 投资重点向配电基础设施倾斜,同时加快输电资本开支,以匹配数据中心扩张及整体电力需求增长;当前制约因素并非电力成本,而是设备供应、审批流程及劳动力短缺,可能延缓基建落地节奏。

争议五:当前是否处于AI泡沫?与1990年代互联网泡沫有何差异?

1. 估值:显著低于泡沫时期,盈利支撑更强

• 市盈率(P/E):2025年10月3日纳斯达克100动态P/E约37倍,较1999年底互联网泡沫峰值(68.4倍)低46%,且当前企业盈利增速(如英伟达、微软AI业务)对估值的支撑性更强。

• IPO市场:1998-2000年美国科技IPO达892起,2023-2025年至今仅数十起,且2025年三季度IPO平均规模达2.54亿美元(1998-2000年为1.76亿美元),显示当前市场更倾向于成熟企业上市,而非投机性初创公司。

2. 资本生态:私募市场更深,避免“早期上市”风险

• 1999年风投(VC)管理资产(AUM)仅1430亿美元,2022年达9950亿美元,未投出资本超2230亿美元,企业可在私募阶段获得充足资金,无需早期上市承受估值波动,减少市场投机性。

3. 结论:暂未出现全面泡沫,但需警惕局部风险

• 相似点:私募估值依赖长期收入预测、行业内交易(如供应链投资)增加、股价锚定AI单一主题,与1997-1999年特征部分吻合。

• 差异点:当前IPO活跃度低、泡沫讨论充分、头部企业利润分红稳定(如苹果、微软),且未出现30%以上的大幅回撤(2000年、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特征),暂不构成全面泡沫。

关键企业动态与产品进展(近两周)

企业/产品 核心进展 发布日期

OpenAI Sora 2 推出新一代音视频生成模型,支持同步对话、环境音效,提升真实感与可控性 2025.9.30

ChatGPT 即时结账 接入Stripe协议,支持在聊天界面直接购买Etsy商品,计划后续接入Shopify多商品采购 2025.9.29

谷歌Gemini+Chrome Gemini集成至Chrome浏览器,可跨标签页提取/总结网页信息,支持网页检索 2025.9.18

谷歌+PayPal 合作开发AI代理电商(Agentic Commerce),PayPal解决方案嵌入谷歌全平台 2025.9.17

微软Android+Chrome OS合并 推出统一操作系统,支持跨设备应用兼容与AI集成,为XR(扩展现实)功能铺路 2025.9.25

风险提示

• 变现风险:消费端AI用户增长与变现能力脱节,2030年或存8000亿美元收入缺口;

• 投入回报风险:AI基础设施投入超1.4万亿美元,若广告、企业效率等利润池重构不及预期,或导致长期回报倒挂;

• 能源约束: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165%,电网基建审批、设备供应滞后可能制约AI部署;

• 竞争风险:基础模型企业(如Grok、微软)增多,OpenAI、Anthropic等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或被稀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