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DevDay全面复盘:ChatGPT周活达8亿 迈入“应用时代”_腾讯新闻 --知识铺
文|无忌
编辑|博阳
划重点:
-
OpenAI开发者日公布ChatGPT周活用户达8亿,开发者超400万,API处理能力达60亿tokens/分钟。
-
ChatGPT推出内嵌应用与Apps SDK,支持多模态交互,首批接入7家国际品牌,SDK开源降低开发门槛,计划打通“开发-分发-变现”链路。
-
AgentKit 覆盖智能体全生命周期,含拖拽式构建器、安全模块及评测工具,8 分钟可完成智能体搭建,Ramp等企业已应用,提升效率70%。
-
Codex全面开放,集成Slack实现代码生成与审查自动化,拉取请求数量增长70%,SDK支持企业工作流集成,管理工具保障规模化部署。
-
开放GPT-5 Pro API与Sora 2 API预览权限,推出轻量化语音新模型,分场景覆盖需求,推动开发者生态扩张。
OpenAI DevDay2025 奥特曼主题演讲视频完整版|AI双语字幕
当地时间10月6日,OpenAI开发者日活动(DevDay 2025)正式开幕。在主题演讲中,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以一项里程碑式数据震撼开场:ChatGPT全球每周活跃用户已突破8亿人。
奥特曼在大会开场致辞中表示:“如今,已有超过400万名开发者基于OpenAI产品开展开发工作;每周有超过8亿人使用ChatGPT,我们的API每分钟可处理超过60亿个tokens。感谢所有开发者与用户,让AI从‘玩具’真正转变为‘工具’。”
这一惊人数据延续了OpenAI过去一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奥特曼指出,这种增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端的强劲需求,更体现出开发者与企业正大规模将ChatGPT整合至产品及工作流程中。他强调,新一代开发者工具将支持在ChatGPT内直接构建交互式、具备适应性与个性化的应用程序,并将催生出新一代“智能体系统(agentic system)”架构,能与用户实时对话、理解上下文并自主运行,为“AI应用时代”筑牢基础。
在商业层面,OpenAI上周通过一笔66亿美元的私募股权交易,最新估值攀升至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有公司。此外,该公司始终保持着高效的产品发布节奏:例如上周刚发布的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 Sora 2,以及与在线支付巨头Stripe合作推出的智能体商业协议(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让AI不仅能生成文本或图像,更能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一、ChatGPT迎来“应用时代”:Apps SDK打造可对话的应用生态
在宣布8亿周活用户的里程碑之后,奥特曼紧接着推出了又一项标志性升级:ChatGPT内嵌应用(Apps in ChatGPT)与Apps SDK预览版。这一动作直接将ChatGPT的定位从“单一AI模型”跃升为“可对话的应用平台”,标志着ChatGPT正式迈入“应用时代”,旨在通过对话式交互为用户提升生产力、激发创造力、助力生活目标达成。
01.ChatGPT内嵌应用(Apps in ChatGPT):超越传统App的对话式交互
ChatGPT内嵌应用
ChatGPT内嵌应用彻底重构了传统应用的交互形态。用户无需离开ChatGPT窗口,应用既能随场景主动出现,也能通过指令直接唤起,实现上下文感知的无缝交互,这与此前独立的GPT Store形成鲜明区别。比如用户输入“Figma,将这个草图转化为可操作的图表”、“Coursera,教我机器学习基础” 就能直接调用对应应用;询问“周末派对播放列表”时,ChatGPT会自动调用Spotify;搜索“特定区域公寓”时,Zillow应用会生成互动地图并支持对话查询细节。
同时,这些内嵌应用还具备多模态能力,可在对话中承载地图、列表、Canva 幻灯片、Coursera课程内容、固定于网页顶部且可调整的视频等互动元素。目前该功能已向除欧盟外的所有ChatGPT登录用户开放,覆盖Free、Go、Plus、Pro全套餐,首批合作伙伴包括Booking.com、Canva、Coursera、Expedia、Figma、Spotify、Zillow等7家,后续还将接入AllTrails、DoorDash、Instacart、Uber 等11家国际品牌。
02.Apps SDK(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包):构建下一代应用的基础
支撑这些内嵌应用落地、构建可对话应用生态的核心工具,是OpenAI同步推出的Apps SDK。它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构建,能保障AI系统与外部数据源的安全连接及互操作性;同时赋予开发者充分的开发自由度,支持自定义应用逻辑与ChatGPT内的交互界面,还可接入自有后端代码与客户体系以保留品牌连续性。更重要的是,OpenAI明确Apps SDK将完全开源,目标是打造超越ChatGPT本身的“跨平台AI应用生态”,大幅降低开发者接入门槛,为生态扩张奠定基础。
在商业化与生态规划层面,这一体系已打通“开发-分发-变现”的完整链路。分发端凭借应用直接嵌入ChatGPT对话的优势,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的渠道,无需用户额外下载独立应用;变现端计划未来支持 ChatGPT内应用货币化,结合已推出的“ChatGPT即时结账功能”,并通过智能体商业协议(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让AI应用直接参与付费服务、交易结算等经济活动;生态扩展上,OpenAI还计划向企业版、教育版用户开放应用功能,并推出专属的“应用目录(App Directory)”。
不过,当前可对话应用生态仍存在待解关键问题。隐私边界方面,尽管OpenAI要求开发者 “仅收集必要最少数据并透明化权限”,但尚未明确开发者可访问的用户数据范围,是访问完整对话历史、最近几条消息,还是仅唤起应用的提示;竞争服务选择方面,面对DoorDash与Instacart这类同类竞品,ChatGPT暂无明确的选择机制,OpenAI虽表态 “优先用户体验”,却未说明是否存在“付费优先展示”等商业合作模式。这些问题仍需后续进一步明确,以推动生态健康发展。
二、推出AgentKit:从工具到智能体生态的跃迁
开发者既可以从空白项目模板开始,也可以使用预构建模板启动
奥特曼还发布了重磅产品AgentKit,这套工具集完整覆盖AI智能体“构建、部署、优化、连接”全生命周期,核心诉求是打破过去企业级智能体开发“碎片化推进、高门槛入门” 的困境,升级为系统化、高效化的工程实践模式,推动AI智能体从“辅助工具”转变为企业流程中的核心执行载体,这也成为OpenAI布局智能体生态的关键里程碑。
奥特曼明确指出,AgentKit是“开放AI平台中一套完整的构建模块,涵盖智能体工作流程构建、部署与优化所需的一切要素,能大幅降低开发摩擦阻力,帮助开发者将智能体从原型快速推进至生产阶段”。此举不仅是OpenAI提升开发者采用率的重要举措,更在AI平台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面对行业内竞相推出的智能体集成工具,AgentKit以“全流程覆盖和低门槛操作”为核心,聚焦解决企业构建自主智能体(可执行复杂任务而非仅响应提示)的实际痛点。
AgentKit的核心功能模块相互协同,构建起完整的智能体开发体系。**其一为Agent Builder(智能体构建器),奥特曼将其比作“智能体开发领域的Canva”,**通过可视化画布与拖拽式操作,让开发者无需复杂编码即可设计智能体的逻辑、步骤与外部工具连接关系,同时支持完整版本控制,彻底简化了过去需数月定制代码才能完成的复杂多智能体工作流编排。
此外,Agent Builder内置开源、模块化的Guardrails(安全边界)模块,可有效防范智能体恶意行为、检测 “越狱” 攻击并对敏感信息进行掩码处理,保障企业级部署的合规性与可靠性。金融科技公司 Ramp已借助该工具,在数小时内将复杂采购流程转化为可运行的智能体,使迭代周期缩短约70%,直观印证了其效率价值。
**其二是Connector Registry(连接器注册中心),作为企业级数据治理门户,它为大型组织提供了智能体与外部系统连接的统一管理平台。**管理员可通过单一控制面板,集中查看并配置ChatGPT及API组织中的所有数据连接,涵盖Dropbox、Google Drive、SharePoint、Microsoft Teams等预置连接器,以及第三方MCP接口;同时依托Global Admin Console(全局管理控制台)实现域名、SSO(单点登录)与多API组织的集中管控,确保数据访问权限的精细划分与安全可控。
**其三为ChatKit,聚焦解决智能体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发者可通过这套简单易用的工具包,快速将聊天式智能体界面嵌入自有应用或网站,支持自定义品牌主题、流式响应处理与线程管理,让智能体交互体验与品牌原生界面无缝融合。例如设计平台 Canva 仅用一小时,便通过 ChatKit 集成了面向开发者的支持智能体,显著提升了用户与文档的交互效率。
为确保智能体达到生产级“可靠水准”,AgentKit还整合了升级后的Evals for Agents(智能体评测工具),形成系统化的性能评估体系。该模块包含Trace Grading(逐步跟踪分级)功能,可对智能体工作流进行端到端评估,精准定位复杂决策链中的不足;提供用于评估单个组件的专属数据集,搭配Automated Prompt Optimization(自动化提示优化)功能,能根据人工标注与评分结果自动生成改进版提示词,实现“评估-优化” 闭环;更支持从OpenAI平台直接在外部模型上运行评估,打破模型局限,使其成为具备行业参考价值的智能体评测标准。
为直观证明AgentKit的易用性,OpenAI工程师克里斯蒂娜・黄(Christina Huang)在大会现场实时演示:仅用不到八分钟,便完成了一个完整AI工作流程与两个AI智能体的构建。奥特曼表示,“AgentKit 是我们当初尝试构建首批智能体时所希望拥有的工具”,目前已有多家合作伙伴签约,借助该工具扩展智能体应用场景。
此外,AgentKit还同步整合了模型深化能力:其中Reinforcement Fine-Tuning(强化调优,简称 RFT)功能已在o4-mini模型上全面开放,在GPT-5模型上则进入私测阶段。该能力可借助Custom Tool Calls(自定义工具调用)功能训练模型精准选择工具,通过Custom Graders(自定义评分标准)使模型优化方向与业务目标高度契合,进而进一步强化智能体的推理能力与场景适配性,为智能体生态的长期发展筑牢技术基础。
三、Codex正式版发布:让AI成为工程团队的“第二位开发者”
Codex新推出Slack集成功能
奥特曼还宣布智能编码助手Codex全面开放,并推出了三项深度集成企业工作流的工具。这一发布不仅标志着Codex从“辅助编程工具”正式进阶为工程团队的“协作式开发伙伴”,更彻底重构了工程团队的日常协作模式,推动研发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让AI真正成为团队中可信赖的“第二位开发者”。
作为此次发布的核心,Codex正式版搭载核心模型GPT-5-Codex,已实现全面开放。凭借强劲性能,该模型成为OpenAI旗下增长最快的模型之一,仅三周内便处理了超过40万亿个tokens;从实际应用成效来看,OpenAI内部已有超九成工程师将Codex纳入每日工作流程。对比7月数据,团队每周合并的拉取请求(Pull Request)数量增长70%,且Codex的自动审查功能已覆盖几乎所有代码变更,能提前识别潜在的语法漏洞、逻辑风险等关键问题,大幅降低后期调试成本,直观展现了其对工程效率的提升价值。
新推出的Slack集成功能,是Codex从“工具” 转变为“虚拟同事”的关键突破。开发者无需切换平台,只需在Slack频道或对话线程中标记@Codex,其便能自动提取会话上下文、精准理解开发需求,快速执行代码生成、问题排查等任务,并返回可直接在Codex Cloud中继续编辑或合并的代码任务链接。这一设计彻底打破了AI工具与团队协作场景的隔阂,让Codex首次成为工程团队会议、日常沟通中的 “原生协作者”,而非需要额外打开的外部应用,进一步拉近了AI与团队工作流的距离。
Codex SDK则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将AI能力嵌入自有工作流”的核心入口。该工具包支持将与Codex CLI性能一致的高性能智能体,无缝集成到企业内部工程系统、开发工具及业务应用中,且自带结构化输出、内置上下文管理、会话线程恢复等功能。开发者仅需编写数行代码,即可完成智能体调用,大幅降低集成门槛。
与此同时,伴随SDK发布的还有新GitHub Action组件:通过该组件,Codex可直接接入CI/CD流水线,实现代码审查、自动构建、部署验证等环节的全流程自动化,真正将AI能力渗透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针对商业、教育及企业级用户,OpenAI同步上线企业级管理与监控工具,为Codex的规模化部署提供保障。在环境控制层面,管理员可直接编辑或删除云端开发环境,清理无用实例、移除敏感配置信息,避免资源浪费与数据泄露风险;安全合规方面,支持通过集中配置平台对本地CLI、IDE插件的使用权限进行精细化管控,并实时监控操作行为,确保符合企业数据安全规范。
此外,全新的分析仪表板(Analytics Dashboard)可跨CLI、IDE、Web等多平台追踪Codex使用活跃度,同时提供代码审查准确率、任务完成效率等量化指标,帮助管理者直观评估AI对工程生产力的实际贡献,为资源调配与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四、升级API模型矩阵:GPT-5 Pro、Sora 2与轻量化语音模型助力开发者生态扩张
OpenAI还同步公布API体系重大更新,推出GPT-5 Pro语言模型、Sora 2视频生成模型及“gpt-realtime mini”轻量化语音模型。这一系列模型升级,与此前发布的智能体构建工具、ChatGPT内嵌应用能力形成协同,共同构成OpenAI吸引开发者、壮大生态系统的核心举措,旨在为不同领域开发者提供更适配场景、更具性价比的AI能力支持。
01.开放GPT-5 Pro API:聚焦“高精度与深度推理”场景
作为此次API更新的核心语言模型,GPT-5 Pro是GPT-5的升级版本,旨在提供更智能、更精确的响应,定位聚焦“高精度与深度推理”场景。奥特曼表示,该模型将重点吸引金融、法律、医疗保健等对AI推理准确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开发者,例如金融领域的风险定价模型构建、法律行业的合同条款深度解析、医疗场景的病例数据研判等,均能通过GPT-5 Pro的强推理能力提升开发效率与应用可靠性,填补了此前通用模型在高专业度领域的能力缺口。
核心能力与性能
GPT-5 Pro具有最慢的推理速度,因为它会使用更多计算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确保一致性更高、质量更优的答案。作为最先进的推理模型,它默认且仅支持使用reasoning.effort: high模式。
由于它专为处理困难且复杂的任务而设计,某些请求可能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为了避免超时,OpenAI建议开发者尝试使用后台模式进行操作。
参数、模态与工具支持
GPT-5 Pro的上下文窗口高达40万tokens,最大输出为27.2万tokens。它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4年9月30日。
在模态支持方面,它接受文本和图像作为输入,并输出文本。它不支持任何音频或视频处理功能。
该模型仅通过Responses API (v1/responses)提供可用。它支持函数调用和结构化输出,但不支持流式传输、微调或蒸馏。在工具方面,它支持网络搜索、文件搜索、图像生成和MCP,但不支持代码解释器或计算机使用工具。
定价与速率限制
GPT-5 Pro的定价基于tokens使用量。每100万输入tokens的价格为15美元,每100万输出tokens的价格为120美元。
API访问受速率限制约束。这些限制取决于用户的使用层级,并会随着用户在API上的使用和支出增加而自动提高。例如,最高层级5的限制为每分钟1万个请求和3000万个tokens。
02.轻量化语音模型GPT-Realtime-Mini:核心优势降本增效
针对语音交互这一“日益重要的AI交互方式”,OpenAI在API中推出“GPT-Realtime-Mini”轻量化语音模型。GPT-Realtime-Mini是GPT Realtime的成本高效版本,专为日益重要的语音交互方式设计。它的核心优势在于降本增效:相比OpenAI此前的高级语音模型,它的成本大幅降低了70%,同时能保持同等的语音质量与表现力。
该模型具有非常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性能。它能够通过WebRTC、WebSocket或SIP等连接,实时响应音频和文本输入。它支持音频与语音的低延迟流式交互,使其非常适合实时客服、智能助手和车载语音等对响应速度敏感的场景,从而大幅降低了中小开发者接入高质量语音类 AI 应用的开发门槛。
参数与模态支持
模型的上下文窗口为3.2万tokens,最大输出tokens为4,096。模型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3年10月1日。
在模态支持方面,它支持文本和音频的输入与输出,同时支持图像输入,但不支持视频。
API使用与特性
该模型可通过聊天补全、响应和实时 (v1/realtime) 等多个端点使用。
GPT-Realtime-Mini不支持任何高级特性,例如函数调用、结构化输出、微调、蒸馏或预测输出。
定价与速率限制
相关模型的定价基于tokens使用量,具体计费标准按文本tokens与音频tokens分类设定:
其中,文本tokens的计费标准为:每100万输入tokens价格0.60美元,每100万缓存输入tokens价格0.06美元,每100万输出tokens价格2.40美元;音频tokens的计费标准为:每100万输入tokens价格 10美元,每100万缓存输入tokens价格0.30美元,每100万输出tokens价格20美元。
API访问受到速率限制的约束。这些限制取决于用户的使用层级,并会随着用户在API上的使用和支出增加而自动提高。例如,最高层级5的限制为每分钟2万个请求(RPM)和每分钟1500万个tokens(TPM)。
03.开放Sora 2 API预览权限
而在9月30日刚发布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此次也面向开发者生态开放API预览权限。开发者可直接在自有应用中调用驱动Sora 2的核心模型,将其视频生成能力融入产品场景。
Sora API提供五大核心端点,覆盖视频生成全流程:
**·创建视频:**通过提示词、可选参考输入或重混 ID,发起新的视频渲染任务;
**·获取视频状态:**检索渲染任务当前状态,实时监控进度;
**·下载视频:**任务完成后,获取最终 MP4 格式视频文件;
**·列出视频:**支持分页枚举历史视频,便于在仪表板或资源库中管理;
**·删除视频:**从 OpenAI 存储中移除指定视频,释放资源。
奥特曼介绍,Sora 2在前代基础上实现多维度升级:场景呈现更逼真且物理逻辑更一致,支持从镜头方向控制到视觉风格定制的深度创意调节,例如“将iPhone视角的素材扩展为电影感广角镜头”;更关键的是,该模型实现了“声音与视觉的精准匹配”,不仅能生成同步语音,还可构建丰富的环境声景与场景化音效,让视频内容从“视觉呈现”升级为“声画协同的沉浸式体验”。
从应用价值来看,Sora 2被定位为“跨行业概念开发工具”:广告领域可基于产品氛围生成视觉创意起点,玩具制造行业如美泰(Mattel)的设计师,已通过Sora 2将草图转化为具象化玩具概念(OpenAI也借此透露与美泰的合作,推动生成式AI融入传统制造流程)。这种“从创意到落地的快速转化能力”,为电商、传媒、制造业开发者提供了全新的内容生产与产品设计思路。
此次API模型矩阵的升级,本质是OpenAI对开发者生态的深度赋能:通过覆盖“语言推理-语音交互-视频生成” 的全模态能力,结合“高精度-轻量化-高性价比” 的模型分层设计,满足不同规模、不同领域开发者的差异化需求;而将Sora 2等重磅模型开放API预览,更是以“能力前置”的方式吸引开发者提前布局,推动基于OpenAI技术的创新应用落地,进一步巩固其在AI开发者生态中的核心地位。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ai001/post/20251010/OpenAI-DevDay%E5%85%A8%E9%9D%A2%E5%A4%8D%E7%9B%98ChatGPT%E5%91%A8%E6%B4%BB%E8%BE%BE8%E4%BA%BF-%E8%BF%88%E5%85%A5%E5%BA%94%E7%94%A8%E6%97%B6%E4%BB%A3_%E8%85%BE%E8%AE%AF%E6%96%B0%E9%97%BB/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