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攻克固态电池关键难题

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固态电池领域长期困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界面接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234567

关键突破与原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开发了一项“阴离子调控技术”——在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使其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到电极界面,形成富碘层。这个界面层可主动吸引锂离子,自动填充电极和电解质间的微小孔隙和裂缝,实现紧密贴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态锂电池界面的接触与安全难题,不再依赖于外部设备长期施压。2345671

产业化及应用前景

  • 研究团队实验表明,该技术下电池的充放循环性能非常稳定,远超现有同类产品,且制造简单、材料成本低。412
  • 这一突破为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应用扫清了障碍,有望率先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高端场景。324
  • 行业预期2026~2027年是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的重要节点,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储能市场争取更大的话语权。81

国际与国内评价

  • 该成果首次实现了“零外压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被国际固态电池领域专家评价为“决定性一步”,真正突破了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技术瓶颈。92
  • 青岛能源所崔光磊团队等也在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综合创新方面取得进展,通过“刚柔并济”“均质化正极”等理念,加速固态电池全链条的技术攻坚。8

这些技术创新极大提升了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将为新能源交通、储能、大型装备等领域带来革命性改变。12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