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爆炸...刚刚出来的OpenAI访谈(10月8日) --知识铺
完全干货的一篇…解释了算力 vs 天量投资 vs SORA vs APP生态的愿景…基本上要逐字阅读了。。。
--
我下面简单用AI跑了一次提纲,文末附上了原文。
1/ 这么多动作背后的统一逻辑是什么?
-
核心目标 = 打造一个贯穿用户一生的“个人AI助理”。
-
实现路径 → ChatGPT作为核心入口 + 接入第三方App + API业务,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用同一个AI,并保持体验的连续性(AI认识你、有你的历史数据)。
-
用大白话总结就是:OpenAI想成为AI时代的“Windows”。它既是用户交互的界面(消费者+企业),又是下游庞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客户”(驱动芯片、服务器等产业)。
2/ 为什么OpenAI要疯狂烧钱搞基建?
-
核心判断:AI研究进展极度乐观 → 必须现在就下“公司级”重注,提前准备好能承载未来的产品和商业需求的基础设施。
-
这不是一个可以慢慢来的事 = 这是一个“并行工程”。电力 + 数据中心 + 芯片 + 软件 + 消费者需求 + 商业模式,所有环节必须同时推进。
-
钱从哪来?长期靠OpenAI自己的收入。短期 → OpenAI会帮助合作伙伴解决融资问题,本质上是用自己的信用和确定性采购订单为上游背书。
有点像我们昨天的那篇,成为泡沫本身。
3/ 把App直接塞进ChatGPT,这步棋意味着什么?
-
这是之前“插件(Plugins)”失败后,更进一步的尝试。逻辑是:用户在哪,应用就该在哪。
-
关键变化:OpenAI这次刻意选择了“赋能”而非“吸血”的模式。
-
没做的事:直接抓取Zillow数据,自己展示结果(这对Zillow是灾难)。
-
正在做的:让用户在ChatGPT里直接调用Zillow,并由Zillow接管UI。= 流量给你,品牌给你,用户关系也给你。
-
根本目的:建立一个生态,让新创业公司也能借此崛起,而不是成为一个“生态杀手”。这反映了Sam Altman作为投资人背景的思维方式。
4/ Sora的成功有什么增量信息?
-
核心洞察:极大地降低了“高质量创意表达”的门槛 → 引爆了普通人被压抑的创作需求。
-
过去:创作工具难用,好作品是少数人的专利。
-
现在:Sora让“想法”到“好作品”的转化变得异常简单。
-
数据佐证:打破了互联网经典的“1%创作”法则。Sora早期活跃用户中,创作者比例高达30%左右。
-
商业模式的挑战:生成成本极高 → 纯广告模式撑不住(比如朋友间发梗图),“按次付费”可能是必然选择。
5/ OpenAI如何看待用户和市场反馈?
-
核心矛盾:AI重度用户(Twitter上的专家)和普通大众(Normies)对产品的需求和用法完全不同。
-
一个关键教训:过去没有足够重视这个差异,导致产品改动(如GPT-5简化)时引发重度用户的不满。
-
未来方向:必须打造一款能同时满足这两类人群的产品,这很难,但必须做到。
-
反馈处理原则:数据更重要,但如果“坊间传闻”(anecdotes)和数据冲突,必须格外警惕,因为传闻往往是对的。
下面是原文,用AI翻译了一下。
OpenAI 的宏大愿景
主持人: 我们只有 30 分钟,我担心啊,要是把 OpenAI 过去一个月搞的那些合作和发布会都念一遍,估计这半小时就全用完了,而且我真没夸张。所以,为了省点时间,你们最近这么多动作,从开发者日上宣布的,到这些基础设施合作,背后到底有个啥宏大的统一理论?能不能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给概括一下?
SA: 嗯,我们想做的就是打造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叫它 AGI 也好,超级智能也罢,不管现在流行叫它什么,然后把它部署出去,让它能真正造福人类,让人们能用它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事儿呢,在基础设施、产品,当然还有研究方面,都有挺多活儿要干的。我们想做的就这一件事。
主持人: 我今天在 Stratechery 上也提出了我自己的版本。你们是想把自己打造成 AI 界的 Windows——在我这种分析师看来,这可是句好话,不是贬义词——一方面,你们提供用户界面或者至少是 API,来处理消费领域和企业领域所有终端用户的交互;另一方面,你们又是这场大规模基建的目标客户。有点像当年的那些 OEM 厂商和处理器。你觉得这个比喻对吗?
SA: 我老是搞不定这种历史类比,因为我总会纠结于那些我很在意的不同之处什么的。
我是这么想的:大多数人未来可能就只需要一个 AI 服务,这个服务得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用。所以你会用 ChatGPT,但你又希望它能跟别的服务整合在一起,所以你需要在 ChatGPT 里面能用上别的 App。我们得有 API 业务,因为你会想用 OpenAI 账号登录别人做的某个服务,你想要的是那种体验的连续性,希望它一直都懂你、存着你的东西,知道什么该分享、什么不该分享。所以我们想为人们打造这么一个 AI 助手,而这事儿必须得——有好几个部分要拼在一起才行。
然后是基础设施这块,这也是我现在花时间最多的地方。要准备足够的算力来满足我们看到的需求,这事儿难得要死。不过也挺好玩的,对我来说,这是个挺有意思的新挑战,但这里面要投入的东西太多了。
再就是研究方面,对于我们研究的进展,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乐观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下这么大的赌注,把产品和基础设施都准备好。
主持人: 嗯,这个框架很好地概括了我想聊的三个主题。
基础设施合作
主持人: 我们先聊聊基础设施。你随便宣布个合作,就能让你伙伴的市值涨个 20% 甚至更多,这是啥感觉?这简直就是点石成金啊,谁跟 OpenAI 发个合作新闻稿都能沾光。
SA: 太奇怪了。这真是个很新的现象,我觉得它不会持续太久,感觉有点傻乎乎的。但我们不知怎么的就得适应——三年前我们还像个研究实验室,三年前 ChatGPT 还没发布,我们根本不用考虑对市场有什么影响。最近几个月,我们也是在快速适应这个变化,但感觉真的很奇怪。
主持人: 如果大家想投资 AI 这个大建设——咱不叫它泡沫(bubble),换个 B 开头的词儿——那他们是不是基本上就得投你们?这好像是事情的另一面。但如果说你们要成为这个统一的层面,每个人都有一个随身的 AI,而你们会触及和影响从基础设施到应用的所有东西,那你们不就是那个“泡沫”本身吗?我这里说的“泡沫”是褒义的,但这事儿其实也是双刃剑。
SA: 我们有很多体量巨大、资金雄厚、能力超强的竞争对手。我不觉得这会是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差得远呢。
主持人: 但你觉得在消费者这边,有没有可能是赢家通吃?
SA: 我赌不会。当然,我们能拿到很多市场份额是好事,但我赌不会。我们肯定会努力打造一个被广泛使用、能给很多人创造巨大价值的产品,我们在这方面有宏伟的计划。但我认为你会看到 AI——我最喜欢的关于 AI 的历史类比是晶体管,我们之前好像聊过一次,我觉得它会像水一样渗透到每个消费产品和企业产品里。
主持人: 如果这些趋势是真的,那对你们来说,最糟糕的事是不是就是有钱不花,或者说别人愿意给你钱你却不要?
SA: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糟糕的事。我们一直想跟全世界解释这个事儿,但感觉直到最近,大家好像才真正把我们的话当真。我们就是要花大钱搞基建,我们就是要下这个赌注,一个公司级别的豪赌,赌现在就是做这件事的正确时机。考虑到我们的研究进展、我们的业务、我们的产品,以及我们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以后就知道了,但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决定。
主持人: 嗯。Byrne Hobart 最近写了本书叫《Boom》,扩展了 Carlota Perez 的泡沫投资理论。我觉得他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是,你需要大量同步的、并行的投资和发展,而泡沫正好能让这些事同时发生。你觉得你身上有这种需要去推动的担子吗?就是说,这些事不光要同时发生,而且根本不可能按部就班地、一个接一个地来?
SA: 是的。你得发电,你得建所有实体基础设施,你得搞定电力设备和数据中心外面所有的一切。你得搞定芯片制造的产能,把机架搭起来,你还得有消费者需求,有业务能为这一切买单。这得一大堆事儿同时进行。
主持人: 嗯。你怎么看芯片?你刚宣布了和 AMD 的合作。黄仁勋知不知道英伟达要间接投资 AMD 了?(笑)
SA: 我不知道。
主持人: 嗯,这事儿的问题在于,英伟达和 AMD 的芯片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所以价值链里还有另一个独家实体,就是台积电(TSMC)。你觉得有没有必要、责任或机会去扩大那里的市场?比如英特尔这个问题……
SA: 我希望台积电能建更多的产能。
主持人: 你以为我在问什么,关于多芯片供应商吗?
SA: 你是问我觉不觉得有必要让台积电加大投资、增加产能吗?
主持人: 明白了。
投资者的心态
主持人: 这些合作的金额简直是天文数字,我记得《金融时报》刚算出来是万亿美元级别的。你指望谁来付钱?这些合作是不是就是你保证会买下它们的产出,然后需要这些公司去投资?
SA: 是的,我指望 OpenAI 的营收来付钱。
主持人: 但在这期间,这些公司估计得背上债务。你是不是把自己看作一个财务担保人,帮它们拿到更好的利率?你就说,“看,这有保底的采购协议,肯定能用掉”。
SA: 是的,但我们也会帮忙融资。我们正在制定计划,准备在营收起来之前,帮这些公司在这么大的规模下获得它们需要的融资。我们有一些挺有意思的想法,所以我们会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 在硅谷,你一直被看作是史上最牛的融资高手之一。你当初有没有意识到,这个技能在这个领域会变得这么重要?
SA: 我职业生涯早期学了很多东西,我都不敢说自己很擅长,但就是还行、过得去吧。当时我真没觉得这些东西对我以后运营 OpenAI 会是多好的准备,结果后来发现超级有用。
主持人: 融资是排第一的吗?
SA: 肯定是其中之一。
主持人: 还有别的吗?我其实挺好奇的。
SA: 嗯,首先,我觉得如果让我做我天生擅长的事,我应该是个投资人,而不是个运营者。从很多方面来说,我其实特别不适合去管理一家大公司。但我受过投资人的训练,知道在一个能出现疯狂指数级增长的世界里,该怎么思考资本配置。你见过很多次奇迹发生,知道怎么挑选项目和人才,知道在这样的世界里怎么分配资金。
从某种意义上说,OpenAI 也是在赌一系列的创业公司,只不过它们都在内部,或者有时候是产品,比如 Sora 这东西。这挺不寻常的,我以前不觉得这是运营公司的好训练。实际上,我可能还觉得这训练挺糟糕的,但结果证明它很有用。我能就这个话题聊一整集,但这就是另一个例子。
主持人: 嗯,我觉得这真的很有意思。其中一点就是理解“上不封顶”和“下有保底”之间的动态,这非常有道理。但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事是你不做的,或者说不该做的吗?就你刚才说的,实际上应该把能搞到的钱都花出去。
SA: 有很多。这跟做大量早期创业投资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有几十个产品点子我都想点头同意,有几十件新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做。但我们努力只做很少的几件,这有点可惜,但我觉得把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做得特别好,这才是关键。
主持人: 在这方面,我很好奇硬件。你昨天和 Jony Ive(苹果前首席设计官)做了个对谈,这很让人兴奋,一个新硬件制造商可能要入场了。
我想问的是,如果 ChatGPT 或者 OpenAI 或者不管叫什么,要成为你无处不在的朋友,那它就得跨设备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你们自己做的设备。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担心自己会被绑在自己的硬件上,或者吓跑其他潜在的合作伙伴?
SA: 它必须无处不在。它得能在浏览器里用,能在每个人的手机上用,等等。很明显,它必须做到这一点,就像其他东西一样。我不知道,我算是个真正的设备迷,我一直都想做……
主持人: 我知道,但这就是“塞壬的歌声”啊,每个设备迷都想做自己的设备,然后就一头扎进去,有点分心了,忘了“不,我们其实需要无处不在”。硅谷还有另一家大公司,可能正想挖你们的研究员,我觉得它就可能掉进这个陷阱里。
SA: 让我试试呗,总得找点乐子嘛。
不,我觉得我们有机会做一些真正非凡的事情。它显然不会取代其他设备,我们必须在所有设备上都能用。但是,关于新硬件能做成啥样的思考,质量实在是太……
主持人: 停滞不前了。
SA: 是的,每个人都……“停滞不前”是个好词。每个人都只有那么几个想法,他们都在尝试,全都是……我觉得 iPhone 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消费硬件,所以我理解我们为什么还在它的引力井里。但我认为 AI,它肯定展示了新事物的可能性。
主持人: 有个出人意料的合作,我们稍微深入聊聊,是和三星以及 SK 海力士。很明显,内存在未来构建这些芯片方面是个巨大的瓶颈。这跟和 AMD 的合作有关吗?这也是大家的一个疑问,“AMD 从哪儿给这些芯片搞到内存?”,还是说你们仍然在自己造芯片?
SA: 再给我们几个月时间,一切就都说得通了,我们就能把整个……我们没大家想的那么疯狂。我们是有计划的。
主持人: 老实说,我觉得这一切都说得通,这反而让我在这次采访中有点害怕。我觉得你做的事情虽然看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但实际上有很强的连贯性。
SA: 这有什么好怕的?总比其他选择好吧?
主持人: 嗯,不,因为我觉得可能有确认偏误的风险。我跟你聊,感觉对你了解得更清楚了。我可能之前抱怨你们搞 API 是错的,虽然你们老是遇到算力不够的问题,这也是我一直觉得有点扫兴的事儿,就是“哎,要是你们把所有算力都集中在 XYZ 上,情况会更好”。
SA: 我们正在搞到更多的算力!
主持人: 嗯。就像你说的,算力会来的。这就像抱怨处理器不够快一样——它总会变快的,算力总会有的。我现在更能理解那种“嘿,为什么不试试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呢?”的想法了。当你有了这个机会,这种机会一生只有一次。
SA: 首先,我确实觉得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生一次的机会,我们当然要抓住它好好干一场。
主持人: 这就是终极的 YOLO(你只活一次),YOLO AI,也许这该是一篇新文章的标题。
SA: 但我觉得我们有一个愿景,我刚才也大概说了。如果你从这个愿景的角度看我们做的所有事,等我们完成了这新一轮的合作,能够解释清楚我们要去哪里、为什么要去的时候,我想一切就都说得通了。大家可能会说这太野心勃勃了,太冒险了,随便怎么说。但至少我们为什么要搭建我们正在做的这一整套东西,大家会明白的。
ChatGPT 里的 App
主持人: 你以前说过,包括跟我聊的时候也说过,ChatGPT 是个意外。我记得你几分钟前也提到了。回过头看,我以前也问过你类似的问题,但最近我一直在琢磨。它是什么时候从一个“意外”变成一个“正经事”,再到“这东西其实很有杠杆效应”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大的需求,我们实际上可以,比如说,API 很好,身份认证很好,人们可以用 ChatGPT 登录并获取他们的记忆,所有这些东西。但就在这周,你们好像在说:“其实,为什么不让 App 开发者直接把他们的 App 放到 ChatGPT 里呢?”。与其搞那些奇奇怪怪、总是有问题的集成,不如就全放在一个地方,人们就在这里。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楚地意识到,你们有能力让这件事发生的?
SA: 有两个意外。第一个是——嗯,我本以为 ChatGPT 会做得不错,但没想到会那么好。所以第一个意外是 ChatGPT 很快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第二个意外是,那些我认为整体上相当有能力的大型科技公司,不管什么原因,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有点失策了,这让在他们回过神来之前,我们积累了一些优势。
但在这两个意外之后,我们写下的战略,也就是这两个半意外发生以来我们一直在执行的战略,基本上就完全按照我们想的那样在走。我的意思是,这需要时间,你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来,但我们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个基础设施建设了。我们很早就开始考虑 ChatGPT 里的 App,以及如何统一 API 和消费者业务了。所以那部分都跟我们想的差不多。
主持人: 你提到其他科技公司的时候,我想一开始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谷歌。我觉得谷歌现在已经调整得相当不错了,那家公司其实是 Meta 吗?
SA: 嗯,我不想在这里点名具体的公司。
主持人: 我还以为你说想找点乐子呢!我可是专门为你提这个的。
SA: 谷歌现在正在做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很明显,在 ChatGPT 上市的最初那段时间里,他们没有做到。
主持人: 嗯。长远来看,具体到 ChatGPT,是消费者市场还是企业市场更大?你有没有对 ChatGPT 深入渗透到企业领域的程度感到惊讶?
SA: 有一些区别,但,回到谷歌的例子,你不会说你在家用谷歌,在公司用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吧。
主持人: 嗯,这个比喻很棒。
SA: 企业需要不同的安全措施,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可能在消费世界里,你更关心它在医疗保健方面有多厉害;而在企业世界里,你更关心它在写代码或法律文件等方面有多厉害。但我认为它们最终会比人们想象的更加融合,你用的就是那一个 AI 工具。
主持人: 嗯,我觉得谷歌是完美的类比,真的没什么区别,你什么都用谷歌。在公司用,在工作电脑上用,在家里也用。没有雇主会屏蔽谷歌,他们可能把必应(Bing)设为默认,但每个人还是会去 google.com。
那么对于整个 OpenAI 来说呢?这又回到了 API 业务,你是把 API 看作是新公司、新创业公司在其上构建东西,还是把它看作是一个企业服务?或者说,这里仍然有像微软和 Azure 这样的公司发挥真正作用的地方?
SA: 我还是这么看,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能在任何地方都对你有帮助的 AI 服务。我不会把它看成是 ChatGPT 企业版 对比 API。我觉得,你会觉得你跟这个 AI 有一种关系,有时候你在 ChatGPT 里面用它,它在帮你做一堆事。有时候你在终端里用 Codex,有时候你在其他某个服务里用 API。
但我认为再过几年,情况会变成这样:“好吧,我有这么一个实体,它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服务里为我做有用的工作”,我很高兴有 API,很高兴有 ChatGPT,很高兴有我的新设备和其他一切,但你会感觉你只是和这个帮助你的实体建立了这一种关系。
主持人: 你在台上展示 ChatGPT 里的 App 时,列出了一长串很棒的合作伙伴。你们在这方面尝试过好几次了。我一直都对这些尝试很热情,我觉得部分原因是我能看到整体的愿景。你们之前有过连接器,或者我记不清第一个叫什么了,插件(plugins)之类的,然后你们又搞了 GPTs。
SA: ChatGPT 插件,那个没搞成。GPTs 实际上搞成了,GPTs 的使用量惊人地高,主要是在公司内部或者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流什么的。但希望这次的(Apps)能做得更好,如果不行,我们还会继续尝试。
主持人: 嗯,有了这些 App 之后,你们这边是不是有种感觉,就是回到那个“我们有这么大的流量,如果我能直接在 App 里用 Zillow(美国房产网站)会更好”的想法?那种去别的地方,然后 Zillow 说“哦,我更希望他们在我们的 App 里,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做这个 App”的想法。你觉得你们有能力主导说,“对用户来说,这是更好的体验,而且因为用户都在这里,如果你不来,别人就会来”——然后你们就能,呃,“主导”这个词听起来不太好,但如果这是更好的用户体验,那对其他人也更好?
SA: 不。这是另一个我觉得我早期职业训练很有用的地方。我们本来可以做另一个版本,那个版本对用户体验更好,但对合作伙伴来说是灾难。
主持人: 那会是什么样?
SA: 嗯,就拿 Zillow 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直接说,“嘿,ChatGPT,帮我找出所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房子”,然后我们说我们要控制整个 UI。
主持人: 哦,对。那就连 Zillow App 的展示层都没有了,你直接拿到结果。
SA: 是的,是的。但我当时非常坚持,我们做这个事,必须是让整个生态系统都受益的,特别是能让新的创业公司因此而一飞冲天。所以我们做的方式是,你和另一个网站的关系非常明确。你点名呼叫它们,我们按名字推荐它们,它们接管 UI,它们关联它们的账户。所以我觉得,我们本来可以做一些可能用户体验稍微好一点,但对其他公司不好的事,但我真的不想我们那么做。
即时结账(Instant Checkout)
主持人: 嗯。我觉得关于即时结账,有一点很有意思。你们推出这个功能的时候,说到类比,有人讨论说一些社交网络已经放弃了应用内结账,就是因为它转化率不够好,电商卖家希望用户去他们的网站。这会不会是,有点像现有巨头的历史包袱,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你觉得你能做得更好,你给长尾市场提供了巨大的价值,所以这是值得的。而且如果你要决定谁能用即时结账,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你不会在结果里有偏见,那么大家就别无选择,只能加入?
SA: 这里有两点。第一,我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网站放弃了即时结账,因为我觉得这是那种,只要你让商家和消费者保持直接关系——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觉得它就是更好的,对每个人都更好。对用户体验更好,对商家也更好。这一点上,可能我们会学到别人已经学到的教训,我们就是错了,但目前看来这个功能真的很好。
关于问题的第二部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开始做任何不是尽我们最大努力为用户的问题提供最佳答案的事情,那么用户对 ChatGPT 的信任——目前整体上非常高——将会急剧下降。所以我们有极强的动机不那么做。
人们喜爱 ChatGPT 的方式,和他们喜爱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产品的方式是不同的,这是有原因的。我觉得,即使 ChatGPT 犯错、产生幻觉什么的,你也知道它在努力帮你,你知道你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主持人: 嗯。我突然想到,我对这个功能非常兴奋,我喜欢任何跟长尾相关的东西。我的业务在很多方面就是长尾。我一直很支持 Meta 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他们给长尾市场带来的价值是巨大的。它让商家能找到客户,给他们展示他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想要的产品。我搬回美国后的一个惊喜是,我以前觉得 Instagram 的广告不错,现在它们真的太棒了,我为家里买了多少东西,简直难以置信。
感觉 ChatGPT 提供了相反的功能——它让只有一个模糊想法的消费者,能够精准地找到他们不知道存在的特定产品。我是这么想的:因为你想获得 100% 的信任,你不会从那些交易中拿走太多东西。如果我找到了一个客户,他们真的想去网站上交易,你也会同意。科技公司创造了大量的消费者剩余,这没问题。你能赚钱的地方在于,如果一个产品,就像你说的,在 10 个零售商那里都有卖,那么,如果一个零售商用了你的即时结账,ChatGPT 从中分到一点,那么他们就会被优先推荐。我是这么理解你们在做的事情的。
SA: 首先,关于 Instagram 广告那点,那确实是让我觉得“好吧,也许广告不总是那么讨厌”的事情。我喜欢 Instagram 的广告,它们给我带来了价值,我找到了我本来找不到的东西,我买了一堆东西,我真心喜欢 Instagram 的广告。我觉得 Meta 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尊敬,但把这个做得这么好,对我来说是一件出乎意料的酷事。除此之外,我一直把互联网上的广告看作是一种税。
主持人: 嗯,我觉得问题就在于,搜索广告大部分就是一种税。通常自然搜索结果里就有你想要的,然后我还要花钱买广告排在上面。我一直为 Meta 辩护,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应该乐于接受的广告模式。
SA: 我同意。
主持人: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你怎么看你们的商业化可能性?
SA: 嗯,再说一次,我相信我们可能可以做出一些很酷的广告产品,对用户是净收益,对我们和用户的关系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我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我不是那种“这是我们的广告模式”已经想好了的人。
主持人: 但分佣(affiliate)模式似乎是个明显的胜利,你也不用担心会蚕食自己的广告业务。
SA: 是的,那看起来是个明显的胜利。
Sora
主持人: 回到 ChatGPT 的意外这个话题,在你们的帖子里,你,或者说 OpenAI 整体,我不确定是谁写的,你们对 Sora 会大火表现出了更大的信心。我当时有点不以为然,我完全错了,完全没看出来。但你觉得你们现在是不是有了一个可复制的、打造爆款的机制?
SA: 首先,这里的团队都超级有才华,而拥有可复制的爆款创造机制的最好方法,就是拥有一群真正有才华的人,他们会努力工作,做出伟大的研究,并围绕它打造出好的产品。
其次,Fidji Simo(前 Facebook App 负责人)最近加入了我们,她是一位了不起的领导者。她在很多方面都很了不起,产品只是其中之一,但她在产品方面尤其出色。把所有产品的事情都交出去,我既有点伤感或怀念什么的,但我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所以也还好。但有这么一个比我强得多的人在思考她将如何一个接一个地打造爆款,我对此非常兴奋。
主持人: 你提到了人们信任 ChatGPT 的品牌光环,我觉得这是个大事。如果 ChatGPT 搞砸了,大家会觉得,“没关系,你是在努力了,我的小朋友”。这在你们的爆款制造机制中有多重要?你们推出了 Sora,人们就觉得它会很酷,会给它一个机会,会原谅它的任何缺点。而你们的竞争对手在这方面可能处境完全不同。
SA: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它本身就是个好产品,我觉得我们理解了关键,我们抓住了那里的关键动态。OpenAI 不是一个很有名的品牌,ChatGPT 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品牌。但 Sora 的 logo 和 ChatGPT 的 logo 形状一样这个事,可能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就这么过去了。
主持人: 我没注意到,真没注意。
SA: 可能科技圈外没多少人知道,希望有些人知道吧。但不,我觉得那一次,我们就是抓对了动态,所以它传播开来是因为人们觉得它很酷。我们不会推出一大堆——当我们做设备的时候,我想人们会买它是因为它很酷,而不是因为品牌光环,但我相信品牌光环对我们有点帮助。
主持人: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把 Sora 放到 ChatGPT 里,还是一开始就很清楚它会是一个独立的 App?
SA: 我们确实考虑过,但它的心智模型太不一样了。对人们来说,ChatGPT 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和私密的东西。
主持人: 再加上社交属性,那就会像……
SA: 我觉得那会让人感觉,“哦,我还应该跟它说我内心最深处的问题吗?”
主持人: 对。Sora 是不是极大地加速了你们更快变现的需求?我无法想象它的成本有多高。它是不是它自己创造的问题的答案,比如那里有更好的广告潜力?
SA: 这是另一件随着事情发展你学到的有趣的事情。我不确定,我的意思是,Sora 可能有一些好的广告模式,我能马上想到很多很酷的点子。但有太多的使用场景是人们只是为了做好玩的梗图发给他们的三五个朋友,没有任何广告模式能支撑那种世界的成本。所以必须得有,我觉得,人们在某些情况下就得为生成内容付费。
主持人: 如果我们一直在系统性地低估——你谈到过,AI 领域的人都说,“AI 会帮助人们更有创造力”,这听起来像是为了证明你想做的事情而抛出的套话,但也许这真的是真的。我觉得这是我对 Sora 的一个感悟。我其实在 DALL-E 出来的时候就写过,关于“有想法”和“实现想法”的解绑,并把它放到印刷术、从口述到阅读等更宏大的框架里。我觉得,尽管我写了那篇文章,我还是低估了这一点。你是不是一直都意识到这一点?
SA: 这又是从创业投资那些年学到的一个好经验。世界上有太多潜在的创造性表达需求,如果你给人们工具,帮助他们做得更好一点——也许用老办法做一个很棒的 TikTok 视频真的很难,或者做别的事情很难,但如果你给人们工具,让他们能快速地从想法到创意产出,这就触及了某种非常深层的人类需求,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它成功。
主持人: 这种人类需求是独立于与他人分享而存在的吗?有时候你就是想为了创造而创造。
SA: 有时候是这样。但人们喜欢看别人的艺术,做艺术的人也喜欢展示给别人看。所以这里面有种集体欣赏之类的东西。你喜欢为别人创造。
这也是为什么我长期不担心 AI 对工作岗位的影响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喜欢为别人做事。我们喜欢被别人认可和欣赏,所以我们会找到事情去做,来对别人有用。
但是,是的,关于 Sora,我们观察到的一些动态很有趣。但有一件事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也是我们兴奋地做这件事、不认为它会变成一个无脑的垃圾信息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希望,如果我们能极大地降低创作的启动门槛,会有比通常创作的人多得多的人来创作。我已经好几天没看数据了,但在最初几天,活跃用户里有 30% 多的活跃创作者,这简直不可思议。
主持人: 这就是我的感悟。有个古老的 90/9/1 法则(90% 潜水,9% 互动,1% 创作)。我就想,也许这个法则只是创作门槛太高的一个结果,实际上如果有机会,远不止 1% 的人会去创作。
SA: 我完全同意。我们在产品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就是因为用其他的 AI 视频创作工具,很难做出好东西。你得费很大劲。我们努力让模型非常擅长理解你的意图,并从中创造出好东西,我觉得这真的收到了回报。
主持人: 你觉得社交网络正在转向完全不是社交网络,而只是从各处拉取内容的娱乐信息流,这种转变是不是为“再次社交”提供了一片新天地?
SA: 这很有趣,我总是希望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我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很棒的娱乐产品和一个很棒的社交产品,我觉得它们非常不同。当然有一些交叉。
主持人: Sora 是哪个?是社交产品还是娱乐产品?
SA: 它主要是娱乐产品,但在小圈子里分享彼此的搞笑梗图这种社交用例,比我们想的,比我想的要多。但所有的社交产品都逐渐变成了娱乐产品,而即时通讯成了新的社交,对吧?
主持人: 嗯。
SA: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棒的社交产品可以再去做一次,但世界的经济激励把它们都拉向了 B2B 娱乐产品。
主持人: 对。但如果你从零开始,那你离担心那些经济激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A: 也许我们接下来会去做一个很棒的社交产品。
##版权和 AI
主持人: 你们最近两次刷屏,可以说都是踩在版权方的肩膀上完成的。一次是吉卜力工作室风格的图像生成,然后是 Sora,里面全是皮卡丘和海绵宝宝,有时候皮卡丘和海绵宝宝还一起出现。你们最终都很快地限制了这两种情况,但这难道不是对“快速行动,打破常规”(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理论的一次真正验证吗?
SA: 不是。我们在做 Sora 之前显然和很多版权方聊过。在图像生成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多在视频里不会做的事情。这就像你必须应对社会和技术的共同演变。但事实证明,视频给人们,特别是给版权方带来的冲击,和静态图片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 为什么呢?
SA: 我不知道。它们在情感上是非常不同的东西。如果你做一个某人的搞笑图片,和做一个真实的视频,视频感觉更真实、更逼真,有更强的情感共鸣。版权方想要一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我聊过的大多数版权方实际上都非常兴奋地想把他们的内容放进来,他们只是想设置比图片更多的限制,因为视频感觉不一样。
所以我预测,现在大家还在讨论可能“我不喜欢我的内容出现在视频里”,我预测再过一年,可能用不了那么久,大家讨论的就会是:“OpenAI 对我不公平,没让我的内容出现在足够多的视频里,我们需要更好的规则来管这个”,因为人们想要和粉丝建立深度的联系。
主持人: 嗯,我想到另一件事是,你说你不太担心工作岗位,因为人们喜欢社交和为彼此做事。另一件事是,就拿这些刷屏事件来说,版权方担心 AI,但人们第一时间就去生成这些东西是有原因的,它们是大家共同的文化符号,像图腾一样。似乎随着 AI 创造出越来越多定制化的内容,那些共同的、被广泛认知的东西的价值反而会增加,这看起来是个巨大的机会。
SA: 我这里的样本肯定有偏见,我相信很多人不想要这个。但联系我的版权方里,说“这对我有好处,我得确保我能得到足够的生成量”的,远比说“我不要这个”的多。当然他们都想,不是全部,是大多数都想设定规则,说“我不想我的角色说这种冒犯的话”之类的,有些则是完全放开(full YOLO)。但是的,我认为你会看到这里的重心会转向那些认为“这会给我带来价值,而不是相反”的人。
反馈和未来
主持人: 我觉得 OpenAI 有时候在推特上会有点过度吹捧所有东西,这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不爽。我觉得这可能,我不知道,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我对 Sora 看走了眼。但这真的是人们在过度吹捧,还是说只是因为你们的用户基数太大了,以至于把东西从实验室带到现实世界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当它到了现实世界,可能被削弱了,或者远没有那么强大?如果我硬要说的话,这算是个基础设施问题吧。
SA: 有几点。第一,我们可能应该在推特上少吹点牛,我们就是太兴奋了。第二,如果你看看我们交付的东西,相对于五年前大多数人的预期,得说这至少是有点令人印象深刻的。
主持人: 你们值得被信任。我觉得这很公平。
SA: 我不想在图灵测试的确切定义上纠缠不清。按照大众的理解,我们差不多已经通过了,而 2020 年的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这会发生。所以,如果未来五年我们真的在 AI 上实现了突破,有了发现和重要的新科学,而我们只是在吹嘘我们的进展和兴奋感有点过头了,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值得被宽容一些。但这确实挺烦人的,我们应该少做点。
主持人: 你怎么看总体的反馈机制?我觉得在社交媒体时代,做一个大型消费者应用的一个真正挑战是,一小部分不满意的用户声音可能非常大,看起来像很多人。你怎么平衡这一点,和看数据了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事好像在 ChatGPT-5 上发生了。ChatGPT-5 的简化版非常棒。你分享了数据显示“思考”功能被更多人使用,我觉得这以前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对免费用户。但后来很快就有了一些回退和改变。
SA: 嗯,首先,我觉得我们听取用户意见、看数据并迅速做出改变是好事,不是坏事。我们两样都做,我们现在听取用户的意见。
主持人: 对。我觉得在数据和听取一小部分自愿发声的用户意见之间需要一个平衡。
SA: 我更关心数据,但我相信一个原则:如果坊间传闻和数据不一致,你必须格外努力地去查,因为坊间传闻常常是对的。
主持人: 现在的网络舆情是不是更难管理了?因为叙事在像 TikTok 这样的平台上传播和形成的方式,你不想让“ChatGPT-5 很烂”这种叙事被确立下来。
SA: 这绝对是个挑战。我的意思是,GPT-5 让我真正学到了一点,那就是:推特上那些活跃的 AI 圈内人使用 AI 的方式,和世界上大多数普通人使用 AI 的方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主持人: 对。
SA: 而打造一个能让这两拨人都满意的产品是可能的,但我们之前没有足够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主持人: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是不是仍然低估了订阅模式的潜力?我觉得这和创造力那点有关,人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创造力。人们是不是也比普遍认为的更愿意付费?
SA: 我确实认为 ChatGPT 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主持人: 我也这么觉得。
SA: 现在,我们能把这个推多远,我不知道,但这至少应该算是一个新的认知。
主持人: 嗯。这一切都太棒了,我们会有足够的电来支持这一切吗?
SA: 就像我说的,请再给我几个月的宽容时间来完成。我保证会把整个事情串起来。
主持人: 好的。那我们就等着听下一轮的合作消息了。Sam Altman,很高兴再次和你交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月份,了不起的发布。恭喜。
SA: 非常感谢。再见。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ai001/post/20251009/%E4%BF%A1%E6%81%AF%E9%87%8F%E7%88%86%E7%82%B8...%E5%88%9A%E5%88%9A%E5%87%BA%E6%9D%A5%E7%9A%84OpenAI%E8%AE%BF%E8%B0%8810%E6%9C%888%E6%97%A5/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