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美国科学家因量子电路开创性研究获得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知识铺
约翰·克拉克、米歇尔·德沃雷和约翰·马蒂尼斯因"在电路中发现了宏观量子隧穿和能量量子化"的开创性实验,荣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了这一消息,表彰这三位美国研究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突破性工作——他们证明了通常只在原子层面观察到的量子现象也可以在包含数十亿粒子的电路中显现出来。
革命性的量子电路实验
宏观尺度的量子效应
获奖者的实验使用了大约一厘米大小的超导电路,这些电路包含能够无电阻导电的元件。这一尺度的突破意义重大——它让量子力学效应���微观世界跃升到了"可以用手握住"的宏观尺度。
约瑟夫森结的关键作用
通过用薄的非导电屏障将超导元件分隔开,研究团队创造了被称为约瑟夫森结(Josephson junctions)的结构。这一巧妙设计让包含大量库珀对(Cooper pairs)的系统能够像单个量子粒子那样表现。
量子隧穿的宏观展示
诺贝尔委员会强调:“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下一代量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
实验最重要的成就是展示了宏观系统的量子隧穿现象——粒子能够像穿墙一样通过障碍物,这一特性原本被认为只存在于微观量子世界。
现代量子计算的基石
三位科学家的学术背景
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米歇尔·德沃雷��Michel Devoret) - 耶鲁大学 约翰·马蒂尼斯(John Martinis) -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这三位科学家所在机构都是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其实验室在量子物理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超导量子比特的诞生
他们的研究为当今量子计算产业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具体贡献包括:
技术突破
- 发现了超导电路中的能量量子化现象
- 证明了宏观电路可展现量子行为
- 开发了约瑟夫森结的实用应用
产业影响
- 推动了超导量子比特(superconducting qubits)的开发
- 为IBM、谷歌、微软等公司的量子计算机提供了技术基础
- 确立了量子计算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
从理论到"量子霸权"
约翰·马蒂尼斯后来加入谷歌,带领量子计算团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19年量子霸权里程碑
- 处理器名称:Sycamore(悬铃木)
- 量子比特数:53个
- 成就:首次证明量子计算机能够在某些问题上以指数级速度超越传统超级计算机
- 意义:验证了量子计算从理论走向实用的可行性
这一成就直接建立在马蒂尼斯及其合作者在80年代奠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诺贝尔奖周的科学盛事
奖金与荣誉
三位获奖者将平分120万美元奖金,延续了诺贝尔奖的传统标准。
2025年诺贝尔奖时间表
已公布奖项
- 10月6日(周一) - 医学奖:三位科学家因免疫系统相关发现获奖
- 10月7日(周二) - 物理学奖:克拉克、德沃雷、马蒂尼斯
待公布奖项
- 10月8日(周三) - 化学奖
- 后续日期 - 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
- 截止日期 - 10月13日
颁奖典礼
- 时间:12月10日
- 地点:斯德哥尔摩
- 传统: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同日
量子技术的未来图景
三大应用方向
诺贝尔委员会明确指出,这项研究为以下领域铺平了���路:
量子密码学
- 利用量子纠缠实现绝对安全的通信
- 防止窃听的量子密钥分发
- 国家安全和金融系统的加密基础设施
量子计算机
- 药物发现和分子模拟
- 优化问题求解(物流、金融、能源)
- 人工智能算法加速
量子传感器
- 超高精度测量(引力波探测、地质勘探)
- 医疗成像(更灵敏的脑扫描、癌症诊断)
- 导航系统(无需GPS的量子惯性导航)
产业化进展
基于获奖研究的技术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领先公司
- IBM - IBM Quantum Network,提供云端量子计算服务
- 谷歌 - Sycamore处理器及后续产品
- 微软 - Azure Quantum平台
- IonQ、Rigetti - 量子计算初创公司
市场预测
- 量子计算市场预计2030年达到数百亿美元规模
- 超导量子比特技术占据主流市场份额
- 从科研工具向商业应用快��转型
科学意义与哲学启示
弥合微观与宏观的鸿沟
这项研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打破了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的界限:
- 传统观点:量子效应仅存在于原子尺度
- 新发现:宏观系统(数十亿粒子)也能展现量子行为
- 哲学意义:重新定义了"宏观"与"微观"的界限
从好奇心驱动到技术革命
克拉克、德沃雷和马蒂尼斯在80年代的研究纯属基础物理探索,当时很少有人预见到它会催生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产业。这一案例再次证明:
- 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从发现到应用可能需要数十年
- 好奇心驱动的创新: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往往源于对自然规律的纯粹探索
- 跨学科协作: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的融合推动了量子计算的诞生
结语:量子时代的奠基者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的不仅是三位科学家的个人成就,更是整个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数十年积累的认可。从约瑟夫森结的巧妙设计,到量子隧穿的宏观展示,再到今天的量子霸权里程碑,这条创新之路展示了基础科学如何改变世界。
随着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克拉克、德沃雷和马蒂尼斯的开创性工作将继续影响未来几代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在一厘米的电路中发现的量子效应,最终可能重塑药物研发、密码学、人工智能乃至我们对宇宙本质的理解。
这正是诺贝尔奖的真正意义所在——表彰那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科学先驱。
参考资料: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ai001/post/20251008/nobel-prize-physics-quantum-circuits/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