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拂晓,AI世界再次被重新定义,ChatGPT不再满足于仅仅回答你的问题,它要成为你与整个数字世界交互的入口。

当地时间10月6日,旧金山Fort Mason,OpenAI DevDay 2025开发者大会盛大举行。CEO Sam Altman面对1500名现场开发者,宣布了OpenAI从“对话工具”向“执行平台”的战略跃迁。

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已达8亿,开发者数量增至400万,API每分钟处理80亿个token——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全新生态系统。

图片

-–

01 范式转移:从模型提供商到AI生态构建者

OpenAI本届开发者大会的核心战略可概括为“AI应用平台化”。这一转变标志着OpenAI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对话式AI,而是要成为一个支撑无数应用的全栈生态系统。

ChatGPT团队负责人Nick Turley在现场坦言:“我们开发ChatGPT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要开发一个聊天机器人。我们一开始是想开发一个超级助手,结果有点跑题了。”

如今,OpenAI正将ChatGPT重新定位为超级助手,使其成为连接一切应用的中心枢纽。这一战略转变反映了AI行业从“模型竞争”走向“生态竞争”的重大转折。

从技术角度看,这是一场产品矩阵的合奏;从商业视角看,它标志着OpenAI正式完成从“模型公司”到“平台公司”的范式转变。底层的GPU与资本结构构成新的生产资料,中层的AgentKit与Codex定义产业语言,上层的Apps SDK打造流量与交易闭环。

当所有语言都流经ChatGPT,OpenAI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未来软件世界的入口权、算力权与定义权——生态垄断的格局开始成形。

图片

02 Apps SDK:ChatGPT成为新操作系统,语言即接口

本次大会最核心的发布当属Apps SDK,这被视为“AI版iOS框架”。这套开发工具允许开发者在ChatGPT内构建并运行完整的交互式应用程序,彻底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的基本逻辑。

Apps SDK基于去年11月底OpenAI推出的开放标准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实现了三大突破:

· 连接数据:将自有数据源和后端服务无缝接入
· 触发动作:执行具体的后端操作,如创建设计、预订行程
· 渲染完整UI:在ChatGPT对话流中渲染完全互动的用户界面

这标志着从“图形用户界面”向“语言用户界面”的历史性转变。现场演示中,产品经理在ChatGPT内呼出Canva,为一家遛狗公司生成宣传海报,再让它自动延展成完整的Pitch Deck。随后,她又通过ChatGPT调用Zillow,展示匹兹堡的房源列表,并能继续追问房屋周边环境、距离狗公园多远。

整个交互过程不再跳转、无缝衔接。更重要的是,ChatGPT还能主动推荐合适的App,这一机制构成了语义驱动的“应用推荐链”。

首批合作伙伴包括Coursera、Spotify、Figma、Zillow、Canva、Expedia和Booking.com等七大平台,涵盖了教育、音乐、设计、房产、旅游等多个领域。资本市场对这一变革反应强烈——Figma股价一度大涨近16%,最终收涨7.39%。

Apps SDK的商业意义在于,它使OpenAI从“提供模型服务”转向“经营生态交易”,利润率从云计算的中低水平跃升至接近Apple的App Store模式。它不再是SaaS公司,而是控制未来软件分发的流量基础设施。

图片

03 AgentKit:可视化智能体构建,8分钟的革命

OpenAI推出的AgentKit工具套件大幅降低了AI智能体的开发门槛。产品经理Christina Huang在现场仅用8分钟就从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AI智能体,直观展示了这一工具的威力。

AgentKit包含三大核心组件:

· Agent Builder:可视化画布工具,通过拖拽方式设计工作流
· Connector Registry:管理数据和工具连接
· ChatKit:嵌入定制聊天界面的工具包

AgentKit的推出标志着AI工程语言的标准化。过去开发者通过API调用模型,现在则在OpenAI框架内直接搭建工作流。这意味着OpenAI不再是卖API,而是在卖“开发标准”。一旦开发者习惯了这种语义逻辑和框架依赖,迁移成本将急剧上升,生态锁定效应将远超SaaS。

企业软件公司HubSpot使用AgentKit改进了Breeze AI工具,使其能够对客户咨询生成更具说服力的回复。金融科技公司Ramp也在博文中表示,Agent Builder将曾经需要数月时间的复杂编排工作缩短到了几个小时。

然而,OpenAI在Agent领域并非没有挑战。目前市场上已有Dify、Coze、元器等同类产品,且在某些方面中国公司跑得较快。但OpenAI拥有两大独特优势:RFT(强化学习微调)的定制能力,以及Evals评估系统的完善性。

04 Codex:编程范式的终极革命,从写代码到说代码

OpenAI宣布AI编程助手Codex正式从研究预览版转为正式版。这一产品已累计处理40万亿个Token,成为OpenAI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开发者体验主管Romain Huet现场演示了完全不用手写代码,仅靠语音指令就让Codex控制了会场的摄像头和灯光系统。“未来的开发,不是写代码,而是和代码对话,”Huet表示。

Codex正式版重点聚焦企业与工程团队的深度支持,推出三项核心功能:

· 集成Slack:开发者可在日常使用的Slack频道中直接调用Codex
· Codex SDK:将支持Codex CLI的同款智能体嵌入到自己的工作流中
· 全新管理工具:环境控制、监测功能和分析仪表盘

最令人震撼的演示出现在最后:Romain通过语音指令,让Codex实时修改了前端应用的React代码,屏幕上立刻开始滚动开发者的姓名。这个场景就是OpenAI预想的软件开发的未来——你甚至不需要看到代码,软件就可以在与你的对话中,实时地自我迭代和进化。

Codex的商业意义在于它进一步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一位89岁的日本老人用ChatGPT开发了11款帮助老年人的应用,这证明技术的门槛正在坍塌,创造力属于每一个有想法的人。

图片

05 模型升级:GPT-5 Pro与Sora 2的API开放

Altman宣布推出新模型GPT-5 Pro,面向所有开发者通过API开放。GPT-5 Pro是OpenAI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模型,在推理、代码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特别针对需要分步推理、指令遵循和高风险用例准确性的复杂任务进行了优化,使其在金融、法律、医疗等高精度推理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同时,OpenAI在API中推出了一个名为GPT-realtime-mini的小型语音模型。这一更小、更经济的语音模型在保持高质量语音效果与表现力的同时,价格较此前版本降低70%,将大幅降低开发者构建语音应用的成本。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Sora 2的API开放。新一代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现已加入API,这意味着开发者终于能将OpenAI顶级的视频生成能力集成到自有产品中。

Sora 2能够完美地将声音与视觉效果结合,不仅仅是语音,还有丰富的音景,以及基于用户所看到内容将环境音频效果同步。现场展示了AI生成的视频,包括狗在沙滩上嬉戏,以及皮划艇运动员在湍急的河流中划桨。

“芭比娃娃”品牌母公司美泰的合作案例直观展现了Sora 2对创意工作流的颠覆性影响:设计师只需从一张草图开始,借助Sora 2就能快速将其转化为可供分享、获取反馈的动态产品概念视频。

06 硬件野心:Jony Ive确认多款设备开发

在大会的压轴环节,苹果前首席设计师Jony Ive与Altman进行了一场“炉边谈话”,确认OpenAI正在开发不止一款硬件产品。

Jony Ive称,他希望打造的硬件设备能让用户“感到快乐、充实、更加平和、更少焦虑”。这场合作暗示着OpenAI不仅追求技术的卓越,更重视产品的设计感与使用者体验。

OpenAI的硬件野心代表了其从“纯软件”向“软硬结合”的战略转变。与苹果前设计长的合作,强有力地暗示了OpenAI在硬件领域的深耕。艾夫以其在苹果公司打造出经典产品的丰富经验闻名,他的加入预示着OpenAI不仅追求技术卓越,更重视产品设计感与用户体验。

这一举措是OpenAI将其业务触角从单纯的API供应商,扩展到更广泛的终端使用者产品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这包括发展AI设备、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AI驱动的浏览器,旨在与苹果、谷歌和Meta等现有科技巨头直接竞争。

07 算力基石:AMD合作与超级计算机战略

大会开场前,OpenAI宣布与AMD达成深度合作,将部署6GW算力的Instinct GPU集群,并获AMD 1.6亿股认股权证,行权后或持股10%。

这一合作为AI模型训练奠定算力基础,加上与三星共建AI数据中心、以及与Oracle和Nvidia的算力协议,OpenAI正在构建一个从“芯片—模型—应用”的全链路闭环。

为了应对竞争挑战,OpenAI正进行一项惊人的投资——星门超级计算机计划。这个计划规模庞大,预计斥资高达5,000亿美元,计划在美国建设五个新的数据中心,并预计由英伟达提供价值1,000亿美元的芯片。

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AI模型的价格不断下降,发布周期也越来越快。斯坦佛AI指数显示,多模态基准测试的性能显著提升,同时推论成本却在下降。这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好事,意味着AI会变得更好用也更便宜。但对于开发AI的公司而言,则是一场关于速度与效率的较量。

08 生态垄断:OpenAI的围墙花园正在形成

当Altman在台上畅谈开放生态时,OpenAI实际上正在构建一个高度封闭的系统。从技术角度看,这是一场产品矩阵的合奏;从商业视角看,它标志着OpenAI正式完成从“模型公司”到“平台公司”的范式转变。

OpenAI的生态垄断策略体现在三个层面:

入口权:通过Apps SDK控制流量分发
算力权:通过超级计算机计划和控制GPU资源
定义权:通过AgentKit和Codex定义行业开发标准

这种结构性转变极具估值含义。一旦开发者习惯了OpenAI的语义逻辑和框架依赖,迁移成本将急剧上升,生态锁定效应将远超SaaS。同时,企业生命周期价值将大幅拉长——一旦核心业务逻辑在OpenAI环境中被定义,迁移出去的成本不只是技术切换,还有认知与工作流重构。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生态化转型带来三重杠杆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带来稳定现金流;应用分发与交易抽成形成高毛利增量;生态锁定效应延长用户与开发者生命周期。

09 中国视角:国内AI生态的应对与挑战

从中国AI产业的发展视角看,OpenAI此次发布的产品并非完全无法应对。在Agent开发工具层面,中国公司甚至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一位观察者指出:“我用过Coze、Dify、元器,定位和AgentKit一样,都是可视化拖拉拽节点连接+逻辑编排,操作习惯可以直接迁移。这一块能力其实是中国跑得比较快。”

然而,OpenAI的整体生态优势仍然明显。特别是Apps SDK所构建的“ChatGPT作为操作系统”的生态模式,在中国可能只有少数几家巨头能够复制。

图片

10 未来展望:语义互联网的黎明

OpenAI此次开发者大会不再仅仅是技术更新,而是对整个软件生态的重新定义。从模型提供商到全栈生态构建者,OpenAI正挑战科技巨头们的核心领地。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从“图形用户界面”到“语言用户界面”的历史性转变。正如Altman所言:“我们希望让每个人都能用语言来使用软件。”他没有谈模型性能,而是在谈生态。

从今天起,ChatGPT不只是生成文字的AI,而是人类与软件交互的总入口。当所有软件都可能以ChatGPT为入口时,OpenAI就具备了类似iOS的平台地位——但分发媒介从触控变成语言,商业逻辑从榜单竞价变成语义调度。

-–

OpenAI的每一次发布,都是在把世界AI进程向前推进一些。跟随着OpenAI的发展历程,我们正在一步步见证AI如何在现实世界落地,如何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

“软件的门槛正在坍塌。未来,任何人有想法就能造App,”Altman总结道。在这个新时代,创造力不再受技术能力的限制,每个有想法的人都可以直接构建自己的AI应用。

AI的时代,已经从“对话”正式迈入“执行”。语义互联网的黎明已经到来,而OpenAI正试图成为这个新世界的定义者和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