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个场景 + 8大行业!老板技术必看:这份生成式AI白皮书把怎么用、怎么赚说透了! --知识铺
如果你是企业老板或技术负责人,是不是总被 AI 落地的问题缠得头疼?
- 想试试 AI 降本,又怕算不清一天花多少钱、多久能回本。
- 想在销售、客服上用 AI 提效率,却不知道同行具体怎么干,怕踩坑走弯路。
- 技术团队说 “能搭 AI 系统”,业务团队说 “用不上”,两边扯皮推进不动。。。
最近火山引擎、RollingAI 联合 InfoQ 发布了份《生成式 AI 商业落地白皮书》,共126页,聚焦企业生成式 AI 落地应用。
覆盖 现状、案例、挑战、实践、趋势 全链路,既有数据支撑的行业洞察,也有可复用的实战方法论。核心宗旨是:手把手教我们把生成式AI用起来,帮企业降本增效、创造收益。
我认真看完报告后,把关键要点都整理出来了。下面就用大白话拆成 5 块说,全是你关心的实操问题。
一、先搞懂现状:现在用 AI,到底划不划算?
一句话总结:以前 AI 是贵得用不起,现在是小企业也能用,而且越来越多公司已经动手了。
1、最大好消息:AI 变便宜了,便宜到忽略成本
以前大模型贵得吓人,比如 2023 年用 GPT-4 做客服,每小时得花 6 块多。
2024 年 GPT-4o 降到 1 块 6,现在字节的豆包更狠,每小时才 5 分 8 厘钱(比行业平均便宜 99%)。相当于一个客服 AI 全天 24 小时转,一天才 1 块多,小企业也扛得住。
2、大家都在干啥:53% 的大企业已经用起来了
调研了 590 家企业的老板,发现:
-
26.3% 的公司在 “大面积推 AI”,比如全公司客服用 AI。
-
21% 在 “小范围试”,比如先让销售部用 AI 写方案。
-
还有 6.4% 已经把 AI 当 “战略级武器”,比如用 AI 管整个供应链。
-
只有 6% 的公司还没动,再不动,可能要被同行甩下了。
3、大家都在哪用 AI?销售、营销是香饽饽
最火的两个领域,几乎一半公司都在用:
- 销售(62% 的公司用):比如让 AI 分析客户需求,自动给销售出跟进策略。
- 营销(63% 的公司用):比如让 AI 写广告文案、做短视频脚本,省了不少设计师和文案的功夫。
- 其次是 IT 部门(48% 用):让 AI 写代码、修系统,技术人员能少加班。
4、公司高层最看重的价值场景:降本增效优先,兼顾长期价值
前 5 大高价值场景集中在 内部效率提升 与 业务赋能:
-
企业内部知识查找和答疑(16%)
-
代码推荐和辅助生成(16%)
-
智慧教学(13%)
-
对话式智能数据分析(13%)
-
销售策略个性化生成(11%)
二、核心案例:8大行业实战案例,从怎么想到怎么干
报告里的案例覆盖消费零售、金融、汽车、医药大健康、智能终端、教育和科研、制造、企业服务 8 大行业,共 240 个场景。
全是公司遇到的真麻烦,并且已经用AI解决了的事儿。我挑几个你肯定眼熟的行业说:
1、消费零售:卖奶粉、开火锅店,AI 能解决人不够、效率低
- **飞鹤(卖奶粉):以前靠人算供应链,经常要么断货要么积压,现在搞了个 “AI 中台”,AI 帮着预测销量、回答消费者问题 。**结果供应链预测准了 85%,消费者问问题 100% 能秒回,不用等人工。
- 海底捞(火锅店):每天收到几万条评价,人看不过来,没法快速改服务。现在让 AI 自动读评价,比如 “太辣了”、“等太久”,AI 会标出来,用来优化服务流程。数据处理时间缩短,审核人力成本降 50%,服务改得也快了,顾客更满意。
2、金融:做消费贷、搞理财,AI 能帮你少赔钱、少挨骂
- 海尔消金(做贷款):以前怕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人工审核慢还容易错。现在用 AI 看客户资料,识别谁可能不还钱,还能自动跟客户沟通还款。90% 的业务都不用人管了,坏账少了,客户也不抱怨等得久。
3、汽车:卖车、做售后,AI 能帮销售多开单、少犯错
- 捷途汽车:卖的车多了,客户问问题的人也多,销售忙不过来。现在搞了个 AI 客服 “AI 小捷”,24 小时接咨询,还帮销售培训。客户不用等,销售水平也都提上来了。
- 某车企(具体名字没说):由于销售知识不足,在与客户沟通时,销售无法精准抓取关键信息,导致频繁遗漏沟通要点。现在打造了AI销售助手SalesCopilot,实现AI 实时听聊天,自动记客户需求,覆盖客户建档、话术辅助、跟进策略生成等场景,销售开单快了不少。
4、医院 / 医药:看病、做科普,AI 能帮医生少加班、多干事
- 北京协和医院:医生护士老记不住新系统怎么用,一有问题就找 IT,IT 忙不过来。现在搞了个 AI 助手,比如医生问 “怎么查患者病历”,AI 立马说步骤。IT 轻松了,医生也不用停工等答复。
- 方舟健客(做医药科普):要拍很多短视频讲健康知识,脚本写得慢,还怕写错。现在 AI 自动写脚本,还对照医学书检查对错。脚本写得快了一倍,也没出过错。
三、避坑指南:用 AI 最容易踩的 6 个坑
报告说,一半公司用 AI 都失败了,不是技术不行,是没躲对坑。这 6 个坑最常见,教你怎么绕过去:
坑 1:想搞 AI,但老板不给钱
为啥坑:你说 “AI 能帮公司变好”,老板问 “能省多少钱?”,你答不上来,老板就不批钱。
怎么躲:先算 “实在账”,比如 “用 AI 做客服,能省 3 个客服的工资,一年省 20 万”,老板肯定愿意;长期再说 “AI 能帮咱抢客户”,比如 “对手还没用人,咱先用 AI 分析客户需求,能多开单”。
坑 2:选的活儿太难,干不了
为啥坑:选 “太难” 的场景(如全流程自动化)或 “无关痛痒” 的场景,导致资源浪费。
怎么躲:先干 “小活儿”,比如先让 AI 帮客服回答常见问题、帮销售写周报,干成了再干难的(比如让 AI 管供应链)。
坑 3:想搞 AI,但没技术团队,建系统太慢
为啥坑:自己建 AI 系统,又要招人又要买设备,半年都搞不出来。
怎么躲:别自己建,用现成的工具,比如火山引擎的 HiAgent。不用写代码,拖拖拽拽就能搞个 AI 助手,比如卡泰驰用这个工具,2 周就搞出了 AI 寻车器,客户能查全国的现车。
坑 4: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打架
为啥坑:技术说 “这 AI 技术很牛”,业务说 “这玩意儿帮我干不了活儿”,两边不配合。
怎么躲:搞个 “敏捷特种小队”,技术和业务的人一起干活,比如让销售跟技术说 “我需要 AI 帮我记客户需求”,技术就照着做;别让技术自己闷头搞,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没人用。
坑 5:想快速出成果,但团队不会用 AI
为啥坑:招不到会用 AI 的人,比如提示词工程师(教 AI 干活的人),自己学又慢。
怎么躲:先找外面的专家帮忙,比如让火山引擎的团队来教你,边干边学。同时内部培训,比如教员工怎么跟 AI 说话,慢慢就会了。
坑 6:只有技术团队想搞 AI,业务团队不想用
为啥坑:销售、客服觉得AI 会抢我饭碗,或者用 AI 太麻烦,就不用。
怎么躲:先让业务团队 “尝甜头”,比如让 AI 帮客服写回复,客服少打字;再搞点激励,比如谁用 AI 用得好,给奖金;还可以搞比赛,比如谁用 AI 做的营销文案最好,给奖励,大家就愿意试了。
四、实操步骤:真想用 AI,一步一步该咋干?
别觉得复杂,报告给了 8 个步骤,跟着走就行,不用懂技术:
1、想清楚要干啥:比如 “我要让 AI 帮客服回答常见问题”,别含糊说 “我要搞 AI”。
2、选个合适的 AI:比如只是回答简单问题,用现成的豆包就行;要是要处理公司机密数据,就选能放自己公司里的 AI(私有化部署)。
3、整理数据:把公司的资料给 AI 看,比如 “客服常见问题和答案”,AI 才能学得会。
4、试试 AI 行不行:让几个客服先用用,看 AI 答得对不对,不对就改,比如AI 答不知道,就补充资料让它学。
5、调优 AI:比如 AI 答得太慢,就让技术调快点。答得太官方,就让它说人话。也就是用 Prompt 优化、SFT(有监督微调)、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等手段提升模型的适配性。
6、模型部署:选择把模型放在云上用,还是装在自己的服务器里。部署完要测试一下,看看同时能用的人数多不多,会不会经常出问题。
7、模型应用:给用户准备详细的使用说明,教大家怎么操作。收到用户反馈后,及时优化客服回答问题的话术。
8、长期优化:比如过段时间有新的客服问题,再给 AI 补新资料。
另外,别忘搞安全:比如客户的隐私信息,别让 AI 泄露了。AI 生成的内容(比如广告),别违规。
报告里说有专门的工具能防这些,比如AI安全防火墙,挡住危险。
五、未来趋势:以后 AI 会变成啥样?咱该咋准备?
报告说,AI 以后会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到处都是,躲不开也离不开。给你划两个重点:
1、企业用 AI 会分 4 个阶段,看看你在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觉醒:知道 AI 有用,试了个小应用,比如 AI 客服。
第二阶段-活跃:好多业务都用 AI 了,比如销售、营销都用。
第三阶段-驱动:全公司都靠 AI 转,比如供应链、生产都用 AI。
第四阶段-原生:AI 自己干活,不用人管,比如 AI 自己分析市场,自己调整产品。
建议:先做到第二阶段,再慢慢往第三阶段走,别跳步。
2、以后人人都能用 AI,就像现在人人会用手机
以前只有专家能做的事,比如写代码、做数据分析,以后普通人用 AI 也能做。
比如以后做营销,不用学设计,AI 直接帮你做海报。做生产,AI 直接帮你调机器。
建议:现在就开始让公司所有人学习用 AI,别等以后对手都会了,你们还不会,就晚了。
写在最后
这份报告不是让你学技术,而是让你会用 AI 干活:
-
想找方向?看案例,同行咋用的,你照着学。
-
怕踩坑?看避坑指南,别走别人的弯路。
-
不知道咋干?按上面 8 个步骤来,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核心结论:生成式 AI 已从 “选择题” 变为 “必修课”,企业需以 “速赢建信心、长期筑壁垒” 为策略,从技术接入转向业务融合,才能在智能革命中抢占先机。
最后,后台回复白皮书,就可以获取到这份报告文件啦。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分享,并关注我的后续AI应用探索,我们一起学习探讨。
**
#AI #生成式AI #白皮书
**
感谢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也有所启发,不妨点个 「赞」 和 「在看」 或 「转发」。
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关注~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ai/post/20251007/240%E4%B8%AA%E5%9C%BA%E6%99%AF-+-8%E5%A4%A7%E8%A1%8C%E4%B8%9A%E8%80%81%E6%9D%BF%E6%8A%80%E6%9C%AF%E5%BF%85%E7%9C%8B%E8%BF%99%E4%BB%BD%E7%94%9F%E6%88%90%E5%BC%8FAI%E7%99%BD%E7%9A%AE%E4%B9%A6%E6%8A%8A%E6%80%8E%E4%B9%88%E7%94%A8%E6%80%8E%E4%B9%88%E8%B5%9A%E8%AF%B4%E9%80%8F%E4%BA%86/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