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旅短剧,如何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知识铺
张实真·短剧观察
—————————
Short Drama Marketing
做文旅短剧
如何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
最近这段时间,笔者一直在跟大家探讨如何做好文旅短剧这个问题。相信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即:做文旅短剧,必须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但问题随之也来了,那就是如何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资源?
01
要谦卑敬畏
文旅资源中有很多处于偏僻的农村和山区地带,多数未经开发或者没有充分开发,所以可能更多会呈现出比较粗粝和原生态的状态,与城市里开发成熟的4A、5A级景区有着很大的区别。
所以面对这种山沟沟里的旅游资源,要有一种谦卑敬畏的心态,不要像有些城里人看待乡下人的眼光一样来审视这些未经开发的珍贵资源。正因为他们未经开发,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人。
另外,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保持谦卑敬畏的心态才能让我们不错过一些优质的但却被历史尘埃尘封已久的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错过可能就会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旅游资源是需要挖掘和开发的,需要方方面面的人从不同方向努力奋斗才能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怀有对历史谦卑敬畏的心态来从事这项工作。
02
要深入扎根
做文旅短剧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但有不少人了解文旅资源只是隔靴搔痒,得不到实质性的东西。
他们所谓的去当地调研,就是游山玩水。所谓采风,也不过是拍拍照、打打卡、吃吃当地美食,然后发发朋友圈,拷贝一些风景照片视频回来。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创意、内容不够就靠编。这样做的文旅短剧肯定是不行的,起码不真诚。
笔者去年曾参与过西部某市的一个文旅短剧项目,在跟当地文旅负责人对接之后,我们就迅速做出了详细的调查进度表。
调查包括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社科院的专家,电视台的编导、记者,当地市、县、乡三级部门的对口负责人,还有当地年逾80的长者,庙宇的僧侣等等。各个层面的人都要了解到,以便最大限度的深入了解当地文旅的根源与核心。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当地文旅的不同之处,才能展现不一样的文旅形象,也才能得到当地文旅部门的认可与尊重。
03
融合要巧妙
把文旅和短剧要结合的耐看、巧妙、印象深刻,其实是有难度的。上一个结合的比较好的就是宣传片。
但毕竟短剧不是宣传片,而且短剧与它的同门师兄弟比如电影、电视剧相比可以说是不同的物种,甚至竖屏短剧和横屏短剧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竖屏短剧要的是爽点一个接一个,矛盾集中爆发,要始终牢牢的抓住观众的心。
文旅要讲文化,讲历史人文,当然不能只要求爽,要求矛盾冲突。
文旅短剧与传统短剧相比,更像一个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没有那么的大开大合和浓郁缠绵,它更像给你在讲故事,娓娓道来,需要你安静的吸收,听进耳朵里,听进心里,然后印在脑子里。这便是文旅短剧所追求的,柔软而有力,绵长而持久。
另外,文旅短剧不是完成任务,不是把“短剧+旅游”简单的二合一“搅拌均匀”就行的,而是对于旅游资源和当地文化的一种二创,一种深度再加工。
人民日报最近出品的《人民短剧》系列在这方面算是给我们打了一个样,不论是爱国、非遗、环保、文旅等方面,都做出了天花板级别的作品,希望大家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在文旅短剧领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亮点,共同繁荣短剧和文旅市场。
关注我们
获取短剧更多资讯
-END-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ai/post/20251007/%E5%81%9A%E6%96%87%E6%97%85%E7%9F%AD%E5%89%A7%E5%A6%82%E4%BD%95%E6%B7%B1%E5%85%A5%E4%BA%86%E8%A7%A3%E5%BD%93%E5%9C%B0%E6%96%87%E5%8C%96/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