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最新洞察:智能体组织(Agentic Organization)——AI时代全新组织范式,与你我都相关 --知识铺
“Don’t wait to be shaped by it — act now to shape it.”
别等组织被时代推着走,现在就要主动塑造未来。
前有上周阿里云栖大会提出的AI下CRD组织系统新模式,紧接着9月26日麦肯锡在发布最新AI下组织洞察文章—— 《The Agentic Organization: Contours of the Next Paradigm for the AI Era》直指未来:人类 + AI agents将构成新型组织的核心。
来源:麦肯锡官网
文章核心强调自工业革命、数字革命之后,全球组织正在迎来第三次管理大变革。
未来的公司,不再是层级金字塔,而是由无数 agentic teams组成的网络,每个团队可能只有 2-5 个人类,却能协同管理 50-100 个 AI agents,以接近零的边际成本运行端到端业务流程。
我们梳理了这篇最新洞察,结合实践案例,试图为你呈现一份组织进化3.0的深度指南。
🌱 一、组织进化论:从工业化到AI-first
文章开篇先回顾了组织进化的历史,核心就是下面这个图片:
作者将组织形态的演进分成三次“范式跃迁”:
📍 1.0 工业时代:层级制与流水线
-
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把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可复制的标准流程。
-
决策集中、流程僵硬、信息流单向,适合大规模制造、稳定的市场环境。
-
代表性企业:福特、GE、丰田——以流程改进、精益生产、规模经济著称。
**优势:**保证质量和效率,最大化规模效应。
**问题:**响应慢,容易产生官僚主义,无法快速应对变化。
📍 2.0 数字时代:跨职能团队与敏捷迭代
-
互联网公司兴起后,跨职能“小队”、OKR、敏捷迭代成为主流;业务以“日”为单位上线更新。
-
平台思维、数据驱动、用户旅程成为组织设计的核心要素。
-
代表性企业:Google、Spotify、Facebook,通过OKR、Squad、数据实验推动创新。
**优势:**提升迭代速度、客户体验、创新能力。
**问题:**随着公司体量扩大,跨团队沟通成本、决策瓶颈重新出现;中台臃肿、流程复杂化,组织敏捷性下降。
📍 3.0 AI时代:Agentic Organization(智能体组织)
-
关键词:AI-first、混合劳动力、人类站到“loop之上”。
-
流程由AI执行,人类负责目标设定、方向把控、价值权衡。组织不再是金字塔,而是由一个个agentic团队网络组成。
-
每个团队可能只有2-5人类,却能调度几十甚至上百个agents,形成“人机协作的超级团队”。
本质变化:
-
决策、执行、反馈循环速度指数级提升;
-
人类能力被“放大”,但同时必须重新学习如何与AI协作、监督、治理;
-
文化从“服从流程”转向“设计流程”,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编排”。
组织管理价值:
工业化时代管理的是人手,数字时代激活的是人脑,AI时代协作的是人+AI复合体。这要求企业不只是导入AI工具,而是要
重构组织的神经系统——业务模型、操作系统、治理规则、人才文化、技术数据,全部重新设计。
🏗 二、五大支柱:Agentic Organization的全景图
紧接着,文章中结合与前沿企业合作的实践、科技领袖与投资人的洞察,以及高管们最关心的问题,提炼出了未来组织的早期信号。麦肯锡用“五大支柱”描绘了未来组织的全景图。
1️⃣ Business Model:AI-first业务模型
核心转变:
-
AI原生渠道 (AI-native channels):消费者直接通过ChatGPT类接口完成购买、咨询、投诉,甚至谈判。AI个人助理会主动推荐、对比、下单。
-
实时超个性化 (Hyperpersonalization):AI学习用户行为、市场信号,动态生成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
边际成本逼近算力成本:端到端流程被彻底重构,人类主要做战略监督,AI负责执行。
-
数据护城河 (Data Moat):专有数据成为新的壁垒,企业要持续捕捉行为数据、传感器数据、产品使用数据,形成独有洞察。
案例:
-
欧洲某公用事业公司上线多模态AI助手,服务300万用户,平均处理时长下降、客户满意度提升、人工干预大幅减少。
-
全球银行建立“Agent工厂”,10个agent squad完成KYC流程,时间成本降50%。
2️⃣ Operating Model:从组织图到工作图
三大变革:
-
AI-first工作流重构:不是给旧流程加自动化,而是从零设计新流程,让AI先执行,人类再选择性介入。
-
Outcome-aligned agentic teams:以结果为单位的小团队成为组织“基本单元”,打破职能墙。
-
扁平网络化协作:组织图不再是金字塔,而是动态网络(work chart),强调任务交换、结果对齐、上下文共享。
关键数据:
-
一个2-5人类的团队,可以监督50-100个专用agents,完成客户入职、产品上线、账簿结算等端到端任务。
-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2 pizza team”“Dunbar number”等团队规模限制。
3️⃣ Governance:实时、嵌入式治理
三层控制机制:
-
实时决策 (Real-time decision-making):预算、预测、绩效管理全自动,财务领导不再收集表格,而是直接分析信号、调优场景。
-
Guardrail agents嵌入流程:critic agent挑战输出,compliance agent监控合规,policy agent执行规则。
-
人类监督能力是上限:不再逐条审查,而是制定政策、监控异常,关键是找到监督与速度的平衡点。
麦肯锡提醒:
治理不当会让生产率被“人类监督能力”卡住瓶颈。
4️⃣ Workforce, People & Culture:人机协作的新文化
有关你我职场能力,主要有三个关键变化:
-
角色重塑:人类从“执行者”转向“结果拥有者”和“AI编排者”。
-
新型人才画像:这个部分文章用一个图片专门进行说明,提出三大类的恶人才需求:
-
M型总经理 (M-shaped):跨领域通才,具备AI流利度,能整合不同Domain,调度agents。
-
T型专家 (T-shaped):深度专精+能教AI、调优流程、处理异常。
-
AI赋能一线:让一线更多时间用于客户、患者、用户,而不是系统录入。
-
文化既是“粘合剂”也是“指南针”:开创性的 agentic 组织强调“编排”的必要性——让团队围绕共同的上下文和结果保持一致,明确哪些地方需要人类能力、哪些地方可以交给AI(并非所有环节都需要agentic AI),以及如何在人类与AI之间建立信任。
5️⃣ Technology & Data:Agentic AI Mesh(AI数据处理)
技术变革重点:
-
分布式所有权:业务人员可以独立创建软件资产、管理数据,AI自动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
Agent-to-agent协议:降低系统集成成本,快速连接遗留系统、云平台、机器人、无人机。
-
动态采购策略:避免锁定供应商,保护企业专有上下文和数据。
麦肯锡提醒:提前设计解耦架构,才能跟上模型和产品迭代速度,避免几周内技术就过时。
🛠 三、如何启动Agentic转型:重点在思维模式的转变
分析完发展趋势和5个支柱后,文章回应在和众多企业高管的深度对话中,发现大家的共同焦虑是:
“我该从哪里开始?”
未来充满不确定,文章中提到很多CEO、CHRO、CFO都在问:
-
如何在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制定一个真正指引组织的愿景?
-
如何评估当前的数据、技术、治理基础是否够用,需要升级哪些能力?
-
如何在价值创造和落地可行性之间找到平衡,选定优先级?
-
如何带动组织在心态、技能、文化上跟上节奏,不被AI浪潮甩下?
-
如何比竞争对手更快实现规模化,让AI落地成果直接反映到P&L?
对此麦肯锡建议是想要在Agentic时代赢得竞争优势,必须:
-
大胆思考 (Think Boldly):从未来推回当下,敢于定义终局。
-
快速行动 (Move Fast):小步快跑,快速试点,边做边学。
-
深耕落地 (Go Deep):不要停留在表面自动化,要重构流程、激励和治理,真正嵌入AI。
高管团队要形成一套连贯的战略选择和行动计划,覆盖本文提到的15个核心主题,从试点走向规模化,从探索走向飞轮。
而更为关键的是文章中提及的三个心态的转变,同时给出相对具体的建议:
三大根本转变:心态先行,组织才能进化
1️⃣ 从线性到指数 (Linear → Exponential)
技术是指数级迭代的,而大多数组织的进化是线性的。
如果不跟上技术的速度,组织捕获价值的能力将被严重限制。
-
拆除职能孤岛:不要再让部门墙成为AI落地的障碍。
-
搭建跨职能自治团队:Outcome-aligned,端到端负责。
-
重设计激励与流程:让组织愿意“用AI”、敢于“交给AI”。
-
投资新能力:从数据、算力到人才储备,为未来搭好地基。
2️⃣ 从技术驱动到未来反推 (Technology-forward → Future-back)
不要把AI转型当成一场IT项目。
把任务丢给CTO,等于放弃主动权。
-
先画出未来组织的蓝图:一个AI-first、人+AI混合的组织能释放多少价值?
-
再倒推今天的起点:先选一个端到端业务领域,大胆重构,哪怕是一次大手术。
-
通过实战学习,比读100本书更有用,组织也能快速积累“肌肉记忆”。
-
同时,提前规划后续扩展能力和“规模化条件”,避免试点成功却无法复制。
3️⃣ 从威胁到机会 (Threat → Opportunity)
很多管理者担心AI取代岗位、制造恐慌。
正确做法是把AI变成全员成长和价值创造的机会。
-
持续沟通:让员工看到AI如何帮助他们更有影响力、更有价值。
-
超越基础素养:不仅培训Prompt写法,更要投资系统性技能提升。
-
叠加变革管理:调整绩效考核、预算、激励、沟通,让AI转型有制度保障。
-
创造安全感:让员工明白“AI是我的团队成员”,而不是“来取代我的人”。
🎯 结语:谁先迈出这一步,谁赢未来10年
目前,全球89%的公司仍停留在工业时代,9%进入数字化敏捷,只有1%接近去中心化网络。
Agentic组织不是“趋势”,而是下一代竞争门槛,早期行动者将率先形成飞轮效应。
真正的竞争不是谁先买AI工具,而是谁先完成组织范式升级,跑通人+AI协作的“飞轮”。
原文地址:
👩💻 个体的思考:你的职业准备好了吗?
这场组织进化不仅关乎企业的未来,也关乎每一个职场人:
-
你是AI的旁观者,还是协作者?
学会设计、调度、监督AI工作流,比单纯执行任务更有价值。
-
你是单一技能,还是T型/M型人才?
越能跨域整合、理解数据和业务的人,越能成为未来的关键角色。
-
你是等待变革,还是推动变革?
越早参与试点、灯塔项目,就越能积累经验,先人一步。
组织的进化,也是个人的机会窗口:
你可以选择做被动接受者,也可以做那个敢先试、敢用AI解决问题的人。
未来脱颖而出的,不是最懂技术的,而是最先行动、用出成果的人。
🔔 **关注本号「AI组织进化论」,**我们将持续跟踪AI驱动下的组织演进,一起站在未来十年的起跑线~
- 原文作者:知识铺
- 原文链接:https://index.zshipu.com/ai/post/202510/%E9%BA%A6%E8%82%AF%E9%94%A1%E6%9C%80%E6%96%B0%E6%B4%9E%E5%AF%9F%E6%99%BA%E8%83%BD%E4%BD%93%E7%BB%84%E7%BB%87Agentic-OrganizationAI%E6%97%B6%E4%BB%A3%E5%85%A8%E6%96%B0%E7%BB%84%E7%BB%87%E8%8C%83%E5%BC%8F%E4%B8%8E%E4%BD%A0%E6%88%91%E9%83%BD%E7%9B%B8%E5%85%B3--%E7%9F%A5%E8%AF%86%E9%93%BA/
-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页面内容均来源于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也可以邮件至 sbli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