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3,000字 | 阅读约 8 分钟

图片

(杰夫·贝佐斯 Italian Tech Week:AI泡沫与长周期)

2025 年 10 月 3 日,意大利都灵,Italian Tech Week 主论坛。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 贝佐斯 (Jeff Bezos)登台,与法拉利母公司 Exor 董事长 John Elkann 对谈。台下 15000 名观众挤满会场,这是欧洲最大的科技峰会之一。

几分钟后,贝佐斯抛出一句话:

AI 是泡沫,但 AI 是真的,它会改变每一个行业。

这句话来自一位经历过互联网崩盘的创始人:2000 年,亚马逊股价从 113 美元跌到 6 美元,股东愤怒,员工父母打电话问“孩子还好吗”。但贝佐斯回忆说:“我们的业务指标一直在涨,只有股价在跌。市场会错配,但现实不会输。”

当前 AI 投资热他称为 “工业泡沫”

“好点子和坏点子一起融资,估值脱节是常态。但泡沫退去,留下的基础设施,会撑起未来二十年。就像当年铺光纤的公司倒了,电缆还在用。”

同在 Italian Tech Week 发言的高盛 CEO David Solomon 提醒:“未来12—24个月,市场不排除回调。”

图片

(来源:CNBC,David Solomon于Italian Tech Week 2025发言)

泡沫是事实。但贝佐斯关注的不是明天涨不涨,而是谁今天在修建基础设施。

泡沫不可怕,错过周期才可怕。

第一节|AI是工业泡沫,但泡沫会留下基础设施

这不是贝佐斯第一次面对泡沫。 他讲得很直接:

“AI 是真的,它会改变每一个行业。”

贝佐斯想说的是:AI 泡沫确实存在,但别急着否定它。

泡沫来了,有的公司注定会消失。但泡沫退后,留下来的基础设施更重要。

✅ 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新”,是“根”

贝佐斯强调,AI 的意义不在于几个“AI大公司”的市值,而在于:

“AI 是水平赋能(horizontal enabling)的一层技术,它会提高所有行业的质量和效率。不是 AI 公司会赢,是所有用 AI 的公司都会更好。”

什么是"水平赋能"?

AI 不是某个行业的专用工具,而是像电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制造业、酒店、消费品、建筑、农业,每一家企业用了 AI 后都会更高效。

就像 20 世纪 90 年代,所有铺光纤的公司几乎全都破产了,但今天我们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就是他们铺的。

这才是贝佐斯心里的“长周期”。不是哪家创业公司的估值,也不是热搜上的话题,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基础设施:能源系统、算力集群、AI 工具链。

这些才是未来几十年都不会过时的技术基础。

✅ 发明家关注十年后,投机者只看下个季度

如果我们把现在的 AI 热潮看成一次“发明家的农业革命”,那么问题不再是“你有没有一款爆火的AI产品”,而是:

  • 你是在用 AI 提升核心业务效率,还是在追热点?

  • 你是在围绕用户最稳定的需求,建立技术基础设施?

因为发明家关注的是十年后土壤能不能结出果实;投机者只想下一个季度有没有丰收。

他说:

“ AI 是一种工业泡沫,不是金融泡沫。 工业泡沫退去后,社会会留下发明。”

但贝佐斯对技术的思考,不止于商业逻辑。一个童年故事,决定了他如何看待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善良比聪明更难,技术的温度来自选择

这一节的起点,是贝佐斯 10 岁时的一段童年回忆。

“那时我大约10岁,收音机里整天播放吸烟致命的广告。我祖母是个重度吸烟者,坐在前排一直抽烟。我在后座做了一些估算,骄傲地宣布她吸掉了自己七年的生命。我以为他们会夸我聪明,结果她哭了。”

他的祖父停下车,把他带到路边,第一次对他说了一句严肃的话:

杰夫,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 AI 不会自己选择善良,但你可以

贝佐斯在谈到 AI 时,特别强调这一点:你不仅应该在聪明方面感到自在,也应该在善良方面同样感到自在。

做 AI 产品,不只是模型跑得快、算力够不够,而是它被用来做什么:

是帮人节省时间,还是操控人的情绪?

是提高生产效率,还是制造更多不必要的干扰?

✅ 聪明只是工具,善良才是方向

今天几乎每个行业都在上 AI。大家在乎的是“好用不好用”“快不快”,但忽略了“它给人的体验是什么”。

贝佐斯的童年故事告诉我们:技术只是工具,你需要聪明才能创造技术,但在应用时,你可以选择保持善良。

在 AI 产品设计和商业决策里,这意味着:

  • 既要提升效率,也要提升体验;

  • 既要把功能做到极致,也要保护用户的尊严和隐私;

  • 既要短期爆红,也要长期被信任。

正如贝佐斯说的:

“技术要有温度,这是一种选择。”

第三节|想法多会毁掉公司,创新关键是稳

有了善良的方向,还需要合适的节奏。在创新这件事上,贝佐斯曾收到过一次重要的提醒。

亚马逊早期有一位高管 Jeff Wilke,是公司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

有一天,这位高管走进贝佐斯办公室,丢下一句让他至今记得的话:

杰夫,你的想法多到可以毁掉亚马逊。

Wilke 继续说:

“你每次提出新想法,都在给组织施加压力。如果节奏太快,团队跟不上,就不是在推动公司进步,而是在制造混乱。”

✅ 真正的创新,是控制节奏的能力

贝佐斯把这段经验总结成一个核心思路:你得以组织能消化的速度,去推进新想法。

在很多人印象中,创业就是要快,越快越好。但贝佐斯给出的建议是相反的:

  • 想法多不是问题,但要有选择地释放;

  • 行动快也不是错,但要看团队有没有准备好;

  • 创始人不应该只会提想法,更要会控节奏。

这些建议,其实给很多正在做 AI 产品的团队敲了警钟。

今天的大模型产品,一方面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冲动:

  • 看到模型能写代码,就想马上变成开发工具;

  • 看到能生成视频,就想立刻去做短视频平台;

  • 看到什么新能力,就想把所有产品线全都推进。

但问题是:你的团队,真的准备好了吗?

✅ 别让组织被想法“压垮”

他说:

“我后来会更好地列出想法清单,等公司准备好了再推进。同时,我也开始思考:我如何让团队有能力落实更多想法?”

这不是“放慢”,也不是“保守”。而是一个创始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1. 想法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能不能落地;

  2. 如果不控制节奏,创新反而会变成公司的负担。

真正让公司变强的,从来不是想法有多少,而是什么时候推哪一个。

第四节|围绕不变的需求,做长期的产品

在谈到“怎么看长期”这个问题时,贝佐斯说了一个简单但有力的例子:

在亚马逊,没有客户会说:‘我真希望你们送得再慢一点。’

或者‘我真希望你们的价格能高一点。’

再或者‘我喜欢亚马逊,只是希望你们更不可靠。’

✅ 人的基本需求变化得很慢

在这场对话里,贝佐斯反复提到一个词:“不会变的东西”(things that don’t change)

他说: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如果你想做长期决策, 你得先找到那些稳定的锚点。”

对亚马逊来说,这个锚点就是用户希望:快一点、便宜一点、靠谱一点。

AI 产品呢?

  • 企业客户想要更高效率、更低成本;

  • 消费者用户想要更省时间、更易上手;

这些才是不会变的欲望,是所有 AI 产品真正该围绕去打磨的方向。

在这一点上,贝佐斯反复回到一个核心思路:长期。

“长期思维能够调和这些事情。亚马逊宁愿失去一笔交易,也不愿失去一个客户。”

换句话说,如果你只看眼前,技术会被用在最短期、最刺激的方向;如果你看长远,你会把技术用在最稳固、最有益的方向上。

✅ 真正的战略,不是押热度,而是押人性

贝佐斯表示:

“如果你围绕这些不变的用户需求,去建立方向、资源、节奏, 那你就可以用一百种方式去适应变化。”

因为技术每天都在变,但变的只是“怎么实现”,不变的是为谁做、为啥做。

他还补充了一句:

“愿景要固执,方法要灵活。”

换句话说,企业可以不断尝试、调整、重来,但前提是你知道你服务的,是哪类人的哪些需求。

很多 AI 产品容易走偏:模型越强、数据越多,反而越容易忽略用户真正需要什么。训练数据越多、模型越大、结果越惊艳,往往越容易陷入技术导向的误区:

  • 以为用户需要的是更强的模型,但忽略了实际的易用性;

  • 以为企业要的是全流程自动化,但对方可能只要一个好用的总结;

  • 或者以为工具越多越好,结果反而让用户更困惑;

贝佐斯说:

“你从10年、20年的角度思考,就能发现: 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其实利益是一致的。”

这句话反过来,就是:如果你只盯着眼前,很容易陷入短期陷阱。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只有围绕这些不变需求做产品,才能扛得过周期。

第五节|未来的数据中心,可能建在太空

对话的最后,贝佐斯抛出一个出人意料的观点:

未来几十年,我们会在太空建数据中心。

他说得很具体:

“训练 AI 需要庞大的算力和能源,而太空有24小时不间断的太阳能, 没有云、没有雨,也没有天气干扰。 发电成本可能比地球更低。”

✅ 月球是第一站

在谈到为什么押注太空时,贝佐斯认为:“月球是宇宙给地球的礼物。”

月球离地球只有三天半的路程,重力只有六分之一。如果能在月球上储存燃料、获取能源,从那里出发送一吨东西去更远的地方,成本会比地球低几十倍。

在他创办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他们正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地球上的能源和算力,正在成为 AI 发展的瓶颈。

而太空,尤其是月球,可能是解决方案。

贝佐斯说:“太空会成为我们提升地球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就像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一样。下一步,是 AI 训练中心。”

他透露:

“我们在月球上开发了能把氢冷却到20开尔文(极低温)的技术,这样可以储存液氢作为太空中的燃料。”

蓝色起源已经在造登月器,准备发射新格伦火箭(New Glenn),把 NASA 的任务送上火星轨道。这些基础设施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把 AI 的算力工厂,从地面部署到轨道上。

✅ 多个黄金时代正在发生

贝佐斯说:“我们正在进入多个黄金时代:AI的黄金时代,太空技术的黄金时代,机器人技术的黄金时代。”

从GPT到蓝色起源,从智能助手到登月冷却装置,他的所有投入都围绕同一个问题:

接下来 20 年,文明的算力和能源从哪里来?

对 AI 创业者来说,或许不需要上太空,但贝佐斯在提醒一件事:今天争抢用户的公司可能增长很快,但真正建基础设施的公司存活更久。

真正的 AI 浪潮,不只是语言模型跑得多快,更重要的是谁能在背后打好能源、算力、成本的地基。

这是长期主义的另一种诠释:

看十年、二十年后的瓶颈在哪里,从现在开始解决。

结语|你看见泡沫了吗?那你看见周期了吗?

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大多数公司都消失了,但光纤电缆留下了。

今天的 AI 也一样。

短期热度之后,总会有人留下来修路、铺电缆、建基础设施。那会很慢,也不一定显眼,但那才是下一轮周期的起点。

贝佐斯没有告诉你泡沫会不会破。他说的是:周期的机会,只留给看得见它的人。

但当周期真的开始时,只有提前准备好的人,能跟得上它的速度。

所以现在,问题不再是:

AI 会不会改变世界?

而是:当它改变世界时,你准备好了吗?